1、1第 2 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1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是都要求战败国( )限制军备 分割领土 赔款或财政监督 放弃海外殖民地 A BC D答案 A2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A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奥斯曼帝国瓦解C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奥匈帝国瓦解答案 B3一战后不久,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其原因不包括( )A美日以外的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帝国主义的“委任统治”并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均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答案 D41945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
2、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 ”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 D国际联盟答案 D5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答案 C6德国“施里芬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 B7一战中,使西线转入以阵地战为主的相持阶段的战役是( )2A俄军的夏季攻势 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答案 B81916
3、 年 5 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战役( )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 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A BC D答案 B91916 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答案 B10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
4、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答案 D11 圣诞快乐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答案 C12阅读下面材料:3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 1914 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
5、争当做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反,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 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 。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答案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的意义和目的的反思。(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