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62220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6 气体的检验和收集(练习)-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分离乙醇和水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用排空气法收集氯气(Cl 2)A B C D 【答案】D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瓶中盛满水,从 A 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B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 A 口进气来干燥氨气C 从 B 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 瓶中装满水,A 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 H2的体积【答案】D【解析】A.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 B 口进气,从 A 口排水,A 错误;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 错误;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

2、管(A)进气,从短导管(B)排出相对较轻的空气,C 错误;D.氢气从短导管进,先集聚在上方,并将水从长导管口压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氢气的体积,D 正确。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A.长进短出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故该装置能收集氢气或二氧化碳;B.量筒不能用来稀释硫酸,故错误;C.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氨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能密封,故错误;D.天平只能称量到一位小数,故错误。 4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3、B 实验: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试管中有红色沉淀生成D 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答案】D5下列气体的收集用错装置的是【答案】A6下面有关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及相关实验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 用排气法收集 Cl2时,不借助其他化学试剂就可确定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 Cl2B 用排 CCl4的方法收集的 NH3做喷泉实验时,实验结束时瓶内几乎充满液体C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添加适当物质)可收集除 HF 外的所有气体D 用排气法收集 C2H4时,用蘸有溴水的试纸靠近集气瓶口,根据试纸是否迅速褪色可判断气体是否收集满【答案】D【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用排气

4、法收集 Cl2时,当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集气瓶时就可以判断已经收集满 Cl2,故 A 正确;B. 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用排 CCl4的方法收集 NH3,做喷泉实验时,实验结束时瓶内几乎充满氨水,故 B 正确;C. 由于氢氟酸能够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集气瓶收集,可以用图示装置(可添加适当物质)收集除HF 外的所有气体,如果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则 b 进 a 出,如果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则 a 进 b出,若气体能够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反应,可在集气瓶逐渐添加适当物质后再收集,如 NO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等,故 C 正确;D. 实验室利用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

5、制得的乙烯中会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蘸有溴水的试纸褪色,即不能根据试纸是否迅速褪色判断是否收集满乙烯,故 D 错误。 7已知 NH3、HCl 极易溶于水,Cl 2能溶于水。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利用吸收多余的氨气B 装置可用于除去 CO2中的 HClC 装置可用于干燥氨气D 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 H2、CO 2、Cl 2、HCl 等气体【答案】B8已知 NH3、HCl 极易溶于水,Cl 2能溶于水。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利用 1 吸收多余的氨气B 装置 2 可用于除去 CO2中的 HClC 装置 3 可用于干燥氨气D 装置 4 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 H2、CO 2、C

6、l 2、HCl 等气体【答案】B【解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且能防止倒吸,故 A 正确;B.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被除去,最终得不到二氧化碳,故 B 错误;C.碱石灰是碱性物质,和氨气不反应,所以碱石灰能干燥氨气,故 C 正确;D.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无条件时,和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氯气、氯化氢能污染环境,需有尾气处理装置配合,故装置短导管进气时适合收集氢气,长导管进气适合收集二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故 D 正确。

7、9常温常压下,下列气体能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CO 2 B NH 3 C C1 2 D SO 2【答案】B【解析】A、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故 A 错误;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 B 正确;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故 C 错误;D、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故 D 错误。10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1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A除去水中泥沙 B收集氨气 C分离 CCl4和 H2OD配制 100 mL 0.1 molL1 NaCl溶液【答案】B【解析】泥沙难溶于水,用过滤法除去水中泥沙,故 A 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B

8、错误;CCl 4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分层,用分液法分离 CCl4和 H2O,故 C正确;用 100 mL 容量瓶配制 100 mL 0.1 molL1 NaCl 溶液,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故 D 正确。 12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 洗气或干燥装置: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由 a 管口进气B 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瓶内充满水,由 b 管口进气C H 2S 和 SO2反应的装置:由 a 管口通入 H2S,b 管口通入 SO2D 提供少量 CO:瓶内充满 CO,b 管口接自来水龙头【答案】D13下列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装置可验

9、证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B 装置可用于收集 H2、Cl 2、NO 2、NO 等气体C 装置中 X 为四氯化碳时,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 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B【解析】AHCl 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瓶内气体减少,则气球变大可说明 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选项 A 正确;B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 B 不正确;C四氯化碳在下层,可起防止倒吸的作用,则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选项 C 正确;D氨气与碱石灰反应,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则能利用碱石灰干燥,且收集方法合理,选项 D 正确。14下列制备 NH3并制取氨

10、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 NH3 B 干燥 NH3 C 收集 NH3 D 吸收氨水【答案】D15下列气体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排空气集气法A H 2 B Cl 2 C NO 2 D CO 2【答案】A【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该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 正确;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错误;C、NO 2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错误;D、CO 2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错误。16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制备并收集少量相应的气体,能采用如图装置的是( )浓氨水和固体 NaOH

11、 制 NH3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 C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 O2 稀硝酸和铜片制 NO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 Cl2 锌粒和稀硫酸制 H2A B C D 【答案】A1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图 1 图 2 图 3 图 4A 利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B 利用图 2 装置吸收 HCl 气体,并防止倒吸C 利用图 3 装置制备 NH3D 利用图 4 装置收集 SO2气体【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A正确;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从而引起倒吸现象,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氯化氢仍与水接触,同样会引起倒吸,B 错误;实验至制备氨气常将

12、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加热,没有加热装置,C 错误;SO 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必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短管进,长管出,D 错误。 18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可用于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B 装置可用于收集 NH3、Cl 2、SO 2、NO 2等气体C 装置中 X 若为 CCl4,可用于吸收 NH3或 HCl,并防止倒吸D 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 NH3,并吸收多余的 NH3【答案】A19能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相应气体的是( )A 稀硝酸和铜片制一氧化氮 B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C 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制氨气 D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答案】D

13、【解析】A、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NO 能与氧气反应,因此收集 NO 时常用排水法,故 A错误;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但题目中缺少加热装置,故 B 错误;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收集氨气时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误;D、H 2O2在 MnO2作催化剂下分解成 O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 正确。20有关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装置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 Cl2B 装置可用于收集 H2、NH 3、Cl 2、HCl、NO 等C 装置中 X 为 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 装置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

14、B21下列气体可用如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A NO B SO 2 C Cl 2 D H 2【答案】D【解析】由装置图可知,从短管进气,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且该气体不与空气反应,所以 A、NO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 A 错误;SO 2和 Cl2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故 B、C 都错误;D、H 2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水等反应,故 D 正确。 22右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A 用 H2O2溶液和 MnO2制取 O2B 用浓盐酸和 MnO2制取 Cl2C 用浓硝酸和 Cu 制取 NO2D 用 NH4Cl 和 Ca(OH)2制取 NH3【答案】A23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均

15、正确的是A 装置甲可用于 Cu 与稀硝酸制 NO (必要时可加热)B 装置乙可用于蒸干 NH4Cl 饱和溶液制备 NH4Cl 晶体C 装置丙可用于干燥、收集和吸收氯化氢D 装置丁可以证明热稳定性:K 2CO3KHCO3【答案】A【解析】A. NO 不溶于水,适于用排水法收集,故 A 正确;B. NH4Cl 受热易分解,且蒸干溶液易造成液体飞溅,所以不可蒸干 NH4Cl 饱和溶液制备 NH4Cl 晶体,故 B 错误;C.氯化氢为酸性气体,不可使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故 C 错误;D. KHCO3受热更加充分,装置丁不能证明热稳定性:K 2CO3KHCO3,故 D 错误。24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

16、可加热) 、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实验室制取氯气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Na 2SO3与浓 H2SO4制 SO2【答案】D【解析】A、NO 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收集,应利用排水法收集,故 A 错误;B、实验室制取氯气条件是加热,故 B 错误;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图中收集装置应短导管进气,长导管出气,故 C 错误;D、亚硫酸钠与较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可利用浓硫酸干燥,其密度比空气大,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 正确。2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或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有关装置中的夹持仪器已略去)【答案】B26天津港“8.12”爆炸事故

17、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 NaCN(C 元素+2 价,N 元素3 价) ,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1)NaCN 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NaCN 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 2S2O3) ,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 Na2S2O3。(3)a 装置中盛 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

18、 ;b 装置的作用是_(4) c 装置中的产物有 Na2S2O3和 CO2等,d 装置中的溶质有 NaOH、Na 2CO3,还可能有_。(5)实验结束后,在 e 处最好连接盛_(选填“NaOH 溶液” 、 “水” 、 “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 K2 打开 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Ag +2CN-=Ag(CN) 2 -,Ag +I-= AgI AgI 呈黄色且 CN-优先与 Ag+反应。实验如下:取 25.00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 KI 溶液作指示剂,用 1.00010-4mol/L

19、的标准 AgNO3溶液滴定,消耗 AgNO3溶液的体积为 2.5ml(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7)处理后的废水氰化钠的含量为_ mg/L【答案】CN - +H2O HCN +OH-NaCN+ H2O2 +H2O =NH3+NaHCO 3圆底烧瓶安全瓶或防倒吸Na2SO3和 Na2SO4NaOH 溶液滴入最后一滴 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之内不消失0.98质除了有 NaOH、Na 2CO3,还可能有 Na2SO3和 Na2SO4;故答案为:Na 2SO3和 Na2SO4;(5)实验结束后,在 e 处最好连接盛 NaOH 溶液的注射器,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故答案为:NaOH 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