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路:题材二“我”与自然,桑葚熟了,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3分)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2分),桑葚。(2分) 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1分) 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1分),儿时的梦:盼望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2分),3.请赏析第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3分),
2、答案示例1,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1分)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貌特点,(1分)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答案示例2,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剔透的外形特点,(1分)从而由衷地表达了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语意相近即可),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同时也呼吁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纯真的本色。(1分)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1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留有余味,引人深思。 (1分),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
3、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3分),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整天为食品是不是有添加剂、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担心。其实不是食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强加给食品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人们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与良知,保持生命最初那份天然与纯真的本性,那么食物保持原有的清纯与天然就不是难事,(4分)(言之成理即可),茉莉,1.外婆的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3分)2.结合语境,任选角度品味下面的语句,赏析其在语言上的特色(4分)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泡茉莉香茗穿茉
4、莉手链簪戴茉莉烹炒茉莉自制茉莉花酒、花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比作明珠和繁星,将绿叶比作碧玉(1分);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繁密,花叶翠绿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4.文章第11段写道:“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我流泪的原因(3分),从外婆将多余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殷勤留客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从外婆簪戴茉莉、穿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事情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风雅之人;从外婆裁衣缝衫,自制花酒、花茶,用
5、茉莉烹炒菜肴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人;从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每点1分),为外婆年迈体弱而感到悲伤、难过;外婆年事已高,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为不可预知的离别而悲伤;为“我”不能陪在外婆身边尽孝而愧疚,因而流泪。(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 ,随风吹笛,1.请概括风雨中“竹笛”声的特点 (4分)2.感知文意,试解读文中“我”这一次听到风中朱琳的声音时的感受。(2分),清晰、高扬、悠长、穿透力强。(每点1分),竹林所演奏的音乐似天风海雨,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我听时被
6、“震慑”;“我”感到“竹林的交响乐整个包围了我”“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的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心灵得到沐浴,内心变得纯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每点1分),3.赏析第11、12段中的画线句。 (3分)4.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两处画线句属于插叙(1分),一方面表明“自然的声音”令人“赞叹”,人应亲近、感悟自然(1分);一方面用“万蝉齐鸣”“溪水”来突显风雨竹林之声汇成的交响乐,让人感受更为深刻(1分)。,引出悬念:谁在吹能够“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前后照应:“竹子洒过了小雨”与风配合,磨擦生籁,成为交响乐。语意双关: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回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罗列术语酌情扣分),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示例: 自然是有声有画的,如同风中“竹笛”声,是充满生机和力量的。(2分)人在体验感悟自然的同时,可深深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满怀对生命的崇敬,对生活的感激,所以人们应当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