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4.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气体;比空气稍轻;氮气在 1.01105 Pa,- 195.8 时,能变成雪花状固体;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在 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 氮气可用于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 下,氮能与氢气反应,
2、可用来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 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或步骤):1. 观察对比:实验前物质实验后物质2. 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发出声音等现象。3. 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点燃蜡烛前:颜色:各种颜色 状态:固体 气味: 略有气味 形状:圆柱体 硬度:小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外焰,内焰,焰心,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点燃蜡烛时:1.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
3、焰,焰心,外焰最亮,焰心最暗。2.将木条平放入火焰中一秒钟,取出观察,能说明说明问题? 木条从两边向中间逐渐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3.用干烧杯罩住火焰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4.注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蜡烛,能否点燃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能点燃,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结论: 1.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 最高。 2.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白色固体、质软、略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成液态,形成气态,外焰温度最高,火焰明亮,放出大量的热,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盛有
4、石灰水的烧杯出现白膜,白烟可燃,问题与分析:蜡烛去哪里了?是消失了, 还是变成了其他物质?若变成其他物质, 是什么物质?,5.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 这一操作不能证明的是( )。A. 蜡烛质软 B. 蜡烛可以燃烧 C. 石蜡难溶于水 D.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B,(2)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5、 认为该现象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C,(3)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一氧化碳气体(煤气的主要成分,可燃)。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婷婷的猜想正确,她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_,由此还能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_部分燃烧最充分,火焰温度最高。,导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管口,有火焰,外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