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二,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分析,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1.说教法,2. 说学法,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与同学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开动脑筋,可供选择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钙粉末(CaCO3)、碳酸钠粉末(Na2CO3)、稀盐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分组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 (2
2、)重点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产生气泡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开始反应有气泡,一会儿就无气泡产生,反应一会儿就停止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稀盐酸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钙,氯化钙,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 H2O2 H2O + O2 KClO3 KCl + O2 KMnO4 K2MnO4+MnO2+O2 ,MnO2,MnO2,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H2O2和MnO2混合
3、物制氧气固液常温型,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固体加热型,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为何反应物不同,装置就不同,C、收集氧气为何可以用这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 比空气大 或小,能否与 水反应,二氧 化碳,固体和液体,大,能,氧气,固体,固体和液体,加热,常温,大,大,否,否,常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组装仪器,讨论优缺点,合作探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4、,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最佳装置,检验气体,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先固后液)、收集气体,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畅所欲言、归纳总结,1、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装置图,3)反应条件,4)收集方法,5)检验方法,畅所欲言、归纳总结,实验室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的原因(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能溶于水 C.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
5、气的大 2. 检验CO2的正确方法是(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B.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D.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D,沙场练兵、应用反馈,3.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有哪些错误?为什么?,(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伸入液面下;会导致CO2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2)出气导管管口不应伸入液面下;这样 CO2会把酸液压出,无法收集到CO2 (出气导管口应略露出胶塞),灭火器原理,吸滤瓶,碳酸钠 浓溶液,浓盐酸,注意:,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4.探究灭火器的原理,5.趣味实验,鸡蛋潜水,把鸡蛋壳放入醋酸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其中的奥妙,三角形内角和,1、定理:,2、定理证明,3、例题:,板书设计,4、练习:,5、作业,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 氧化碳,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