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48749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九下 溶解度(同步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溶 解 度,学习主题 一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问题导引】什么是溶解度?如何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的溶 解性? 1.概念: 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溶剂里达到_时 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界因素:_。,一定温度,100 g,饱和状态,温度,【特别提醒】溶解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原因是溶解度的概念中已对溶剂的质量作出了规定。,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与物质的溶解性: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作图法溶解度曲线。 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横坐标表示_,得到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0.011,10,难溶,可溶,溶

2、解度,温度,应用: a.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c.可以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小。 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 如_。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如_。 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 _。,增大,KNO3,很小,NaCl,减小,Ca(OH)2,如何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确定不同物质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的方法? 提示:(1)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3、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学习主题 二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问题导引】什么是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 1.概念: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_水 里达到_时的气体体积。如0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是1,表示二氧化碳在压强为101 kPa和0时,_水里最多 能溶解_二氧化碳。,1体积,饱和状态,1体积,1体积,2.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界因素。 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 压强: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减小,增大,考点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典例1】(2013成都中考)20

4、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解析】选B。本题考查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100 g为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规律方法】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正确

5、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要点: (1)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100 g溶剂。 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 g,非溶液的质量。,(3)状态:饱和状态。 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多溶解的质量。 (4)单位:克。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因此溶解度的单位为克。,【典例2】(2013临沂中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 (2)t1时,把50 g

6、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解析】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主题,考查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1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即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 g甲,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 g,即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0 g甲,故50 g甲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100=12;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7、和溶液,另外还可采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1) (2)饱和 12 (3)降温(或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拓展延伸】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观察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然后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将相关意义填入图中的空白。,提示: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曲线的走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大,曲线越平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曲线下降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

8、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解析】选D。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条件: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单位是g)可知:A少了温度;B没指明是否饱和;C中没指明100 g溶剂。故选D。,2. (2012莱芜中考)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9、30时,取100 g水配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至4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 A.145 g B.130 g C.115 g D.175 g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判断和掌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饱和溶液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所以100 g水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30 g,当温度升高到40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仍为130 g。,3.将2.5 g硼酸在20时溶于5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10、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解析】选B。由于在20时,50 g水中溶解2.5 g硼酸恰好达到饱和,可知在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2.5 g2=5 g,介于1 g10 g之间,故属可溶物质。,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解析】选C。由题中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逸出,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喝下汽水后,由于胃内温度高,气体的溶

11、解度会减小,部分气体会逸出,故会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是由于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夏季天气闷热,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水中氧气变少,鱼会浮出水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5.现有60的硝酸钾溶液500 g,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水,则溶液中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选D。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 g水,溶剂、溶液的质量随之减小,故B、C错误;溶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要看在蒸发过程中是否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因题目中没有说明原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判断蒸发

12、10 g水后是否有晶体析出,故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是否改变,A错误;由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6.(2012泰安中考)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加入水;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选D。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符

13、合题意。,7.(2013徐州中考)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降温能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100 g水中溶解25 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解析】选A。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由图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t1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相等,正确;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可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t2时A的溶解度是25 g,即100 g水中溶解2

14、5 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正确。,8.(2013株洲中考)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 g氯化钠固体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 (4)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力。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 g,氯化钠的溶

15、解度小于50 g,25 g氯化钠放入50 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剂,升高温度。从溶解度曲线中可得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混有氯化钠的硝酸钾。 答案:(1) (2)饱和 (3)升高温度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合理即可),9.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 (填“甲”或

16、“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解析】(1)由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可知,a不能完全溶解,故该溶液一定饱和。(2)t2时,相同质量水中溶解的b物质多,故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故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由于溶解度减小,故溶液中会析出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 答案:(1)a (2)乙 (3)B,10.(2012肇庆中考)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

17、 g。 (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钾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 (3)将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 。,【解析】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分析点的意义、物质结晶的方法等知识点。从图中可以查出,0时氯化钠和硫酸锂的溶解度相等,为36 g;20时,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是不饱和溶液。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使其结晶,另外还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硝酸钾结晶析出;硫酸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时不会析出晶体。 答案:(1)36 (2)不饱和 蒸发溶剂法(或降温结晶法) (3)硝酸钾饱和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