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液的形成,学习主题 一 溶液 【问题导引】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什么特 征? 1.形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物质以_的形式均一 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水溶液。 2.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 _混合物。,分子或离子,分散,均一的、,稳定的,3.组成: (1)溶质: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 或_。 (2)溶剂:_的物质。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4.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_都相同。 (2)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时,溶质不会_ _。,被溶解,液体,气体,能溶解其他物质,性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5.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_。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_。 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_和_有关。,不同,不同,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1.“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溶液。”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水、酒精等;另外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2.溶液的质量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以及溶液的体积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进溶剂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
3、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由于粒子之间有间隔,溶质和溶剂混合时相互填充,故溶液体积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学习主题 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问题导引】不同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的温 度变化是否相同? 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1.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 2.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_。,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学习主题 三 乳化现象 【问题导引】什么是乳浊液?它与溶液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乳化? 1.乳浊液: (1)形成:不溶于水的液体,以_的形 式分散到水中。 (2)概念
4、: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_、_,即静置后出现_现象。 2.乳化:_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_,而不聚集 成大的油珠的现象。,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小液滴,不均一,不稳定,分层,细小的液滴,洗涤剂,用汽油清洗油污与洗洁精清洗油污两者的去污原理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汽油清洗油污,利用的原理是油污能够溶解于汽油;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两者去污原理不同。,考点 1 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典例1】(2013玉林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碘 C.汽油 D.蔗糖 【解析】选D。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
5、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面粉、碘和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D。,【典例2】(2012泰安中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解析】选D。溶液指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溶质
6、;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等)都相同。,【特别提醒】正确理解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1.同一溶剂的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其中含有多种溶质。 2.如果物质溶解时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溶质是生成的且溶于水的新物质。 3.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都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但由于是纯净物,故不是溶液。 4.溶液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5.若加入的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溶质只是被溶解的那部分。,考点 2 乳化现象 【典例】(2013厦门中考)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除
7、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解析】选C。本题考查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对污垢力的作用,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C。,【拓展归纳】溶液与乳浊液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图填写完整。提示:溶液是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溶解过程伴随吸热现
8、象的如NH4NO3,放热现象的如NaOH,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如NaCl。,1.(2013聊城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豆浆 B.碘酒 C.牛奶 D.蒸馏水 【解析】选B。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和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溶液的定义。A选项中豆浆不均一、不稳定,故不属于溶液;B选项中碘溶于酒精形成溶液;C选项中牛奶是乳浊液;D选项中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2.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解析】选D。在溶液中反应物以分子或离子的形
9、式存在,能更好地接触,发生反应的机会较多,反应速率快。,3.(2013滨州中考)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溶液和乳化的认知能力。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汽油洗去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被除去,故C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4.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
10、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解析】选C。因为是密封保存,溶剂无蒸发,故溶质无析出,溶液仍然是原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密度相同。,5.(2013泰安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有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也可
11、以是气体,C不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6.向盛有铁粉和铜粉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选B。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的生成物硫酸亚铁是溶质,过量的硫酸说明反应后溶液中还有硫酸,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两种,一种是生成的硫酸亚铁,另一种是剩余的硫酸。,7. 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 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 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解析】选D。本题主要涉及物质溶于水后,
12、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故选D。,8.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 。 (2)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 。 (3)有颜色的溶液 。 (4)溶质由分子构成的溶液 。 (5)溶质由离子构成的溶液 。 (6)溶剂不是水的溶液 。,【解析】对于溶液来说,溶质和溶剂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及气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当作溶剂;溶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或离子。 答案:(1)蔗糖溶液 (2)医用酒精 (3)硫酸铜溶液 (4)蔗糖溶液 (5)食盐溶液 (6)碘酒(
13、答案合理即可),9.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解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降低;NH4NO3溶于水,左侧玻璃管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侧玻璃管液面在加硝酸铵后比加硝酸铵前液面上升,说明加活性炭的试管在随温度降低时,压强降得更低,故低温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 答案:(1)减小 (2)吸
14、收 (3)降低,10.5.6 g铁粉与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稀硫酸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消耗的H2SO4的质量就是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就是稀硫酸的质量与溶质H2SO4的质量之差。反应后所得溶液是FeSO4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得FeSO4溶液的质量等于铁与稀硫酸的质量总和减去逸出的氢气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Fe + H2SO4=FeSO4+H2 56 98 2 5.6 g x y 5698=5.6 gx,x=9.8 g; 562=5.6 gy,y=0.2 g 稀硫酸中溶剂的质量为50 g-9.8 g=40.2 g。 所得FeSO4溶液的质量为5.6 g+50 g-0.2 g=55.4 g。 答案:(1)稀硫酸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是9.8 g和40.2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5.4 g。,【规律方法】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相关推断 (1)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可溶性物质。 (2)所得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与溶质反应的物质质量-生成的气体质量-生成的沉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