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专题复习,一、空气,答案:所含物质种类不同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氧气 0.94% 0.03% 有害气体 酸雨 臭氧层 清洁能源,二、氧气,本单元知识中空气的组成、用途、污染和防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是中考的必考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主要命题规律如下: (1)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为基础,以选择题、实验题的形式考查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与结论、误差分析等知识。 (2)以空气的污染和防治为背景,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环保常识。 (3)以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认识。,(4)以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为
2、基础,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以及性质验证的实验能力。 (5)以具体反应类型的判断为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理解。,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创新探究 例1 (2016江苏徐州模拟)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提示:铁生锈的过程吸收氧气和水,食盐能加快铁的生锈)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
3、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专题一,专题二,解析: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A项正确;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B项正确;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C项错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300 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 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 mL,因此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100%18.3%,D项正确。答案:C,专题一,专题二,解题总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常结合创新装置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选择药品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
4、是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二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2)了解一些其他常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例2 (2015福建泉州中考改编)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专题一,专题二,(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待检验到B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 ,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 (填
5、实验步骤和现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同学发现装置C有一处明显错误: ,将装置C改正后,放入适量的药品: 和 ,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专题一,专题二,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1)应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检验装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2)在气体的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若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接近锥形瓶的底部,会导致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答案:(1)试管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将导管移出集气瓶 (3)往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长颈漏斗的末端未接近锥形瓶的底部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专题一,专题二,解题总结 本题综合考查了氧气的制备和性质,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以下几点: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集气瓶口盖上玻璃片。 (3)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验满时,放在集气瓶口。 (4)验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