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 录第一章 护理药物学基础理论第一节 绪言( 1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7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9 )第四节 影响药效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原则( 12 )单元自测题一 ( 14 )第二章 护理药物学相关知识单元自测题二 ( 18 )第三章 抗微生物药第一节 概述( 22 )第二节 抗生素( 24 )第三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30 )第四节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33 )第五节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35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8 )单元自测题三 ( 40 )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 单元自测题四 ( 48 ) 第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单元自测题五 ( 53 ) 第六章 传出
2、神经系统药第一节 概述( 57 )第二节 拟胆碱药 ( 60 )第三节 抗胆碱药 ( 60 )第四节 拟肾上腺素药 ( 64 )第五节 抗肾上腺素药 ( 64)单元自测题六 ( 69 )2第七章 局部麻醉药 单元自测题七 ( 73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75 )第二节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78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 81 )第四节 抗中枢神经系统退形性疾病药( 84 )第五节 镇痛药( 87)第六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91 )第七节 中枢兴奋药( 95 )单元自测题八 ( 97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药第一节 钙通道阻滞药( 103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 105
3、)第三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08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 111 )第五节 抗心绞痛药( 115 )第六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18 )单元自测题九 ( 120 )第十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单元自测题十 ( 126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药物 单元自测题十一 ( 130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药物 单元自测题十二 ( 134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药物 单元自测题十三 ( 138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药物 单元自测题十四 ( 141 )第十五章 抗组胺药 3单元自测题十五 ( 143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药物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45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素药(
4、149 )第三节 降血糖药( 152 )第四节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154 )单元自测题十六 ( 156 )第十七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单元自测题十七 ( 162)第十八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调节药单元自测题十八 ( 164 )第十九章 解毒药 单元自测题十九.( 167 )第二十章 营养药及静脉营养药物合理配置 单元自测题二十 ( 169 )模拟试卷一 ( 172 )4第一章 护理药物学基础理论第一节 绪言学习目标1. 掌握药物、护理药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2. 理解护师(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职责3. 了解药物的发展简史目标自测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药效学是研究 ( )A. 药物的临床疗
5、效 B. 药物给药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规律 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 药动学是研究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给药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规律 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二)多选题3. 护理药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D. 药物本质 E. 用药监护二、填空题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_和_。2. 护师(士)在药物治疗中应具有的主要职责包括:_;_;_;_。三、名词解释1. 药物 2. 药物学 3. 药效学 4. 药动学四、问答题1. 试述护
6、理药物学研究的内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E 2. D 3. ABCE二、填空题1. 作用 作用机制2. 正确执行医嘱 开展药物疗效评价 监测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咨询和宣教。三、名词解释51. 药物:是指作用于机体,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及用量,用于防治和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2.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4.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其规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四、问答题1. 护理药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1.) 药效学:如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
7、不良反应;(2) 药动学:如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常用药动学参数对护理用药的指导意义;(3)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如药物方面及机体方面;(4) 用药护理:如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措施以及合理用药咨询与宣教等。(宋前流)6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目标1. 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激动药与阻断药的概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2. 理解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量效关系、效能与效价强度以及治疗指数的临床意义3. 熟悉药物作用机制目标自测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属于对因治疗的是 ( )A. 阿司匹林退热 B. 吗啡镇痛 C. 苯巴比妥抗惊厥D. 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E. 维静宁止咳2. 出现副作用的
8、剂量是 ( )A. 极量 B. 治疗量 C. 小于治疗量 D. 大于治疗量 E. ED 503. 比较药物产生相同水平的疗效所需的剂量大小,称为 ( )A. 效价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半数有效量 E. 半数致死量4. 药物在足够大的剂量时所产生的最大作用 ( )A. 效价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亲和力 E. 治疗指数5. 6-P-GD缺乏的病人服用磺胺、伯氨喹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称为 ( )A. 后遗效应 B. 毒性反应 C. 变态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副反应6.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是激动还是阻断受体,一般取决于 ( )A. 剂量大小 B. 是否有内在
9、活性 C. 效价大小 D. 效能高低 E. 机体原有机能状态 7. 部分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 ( )A.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D.有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E. 无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8. 某药的治疗指数大,说明( )A. 药物作用强 B. 药物毒性强 C. 安全范围大D. 安全范围小 E. 药物作用弱(二)多选题9. 有关副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治疗量下出现的,不可避免 B. 是药物固有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C. 对机体有严重损害,一般较重 D. 与药物的选择性高有关E. 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10. 下列对选择性的叙述错
10、误的是( )A. 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B. 临床选药的依据 C. 选择性低的药物副反应少D. 选择作用是相对的,与剂量无关 E. 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针对性强二、填空题71. 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_和_。2.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称_,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能力称_,具有这两种能力的药物称_。三、名词解释1. 副作用 2. 成瘾性及习惯性 3. 极量 4. 治疗指数 4. 受体阻断药四、简答题1. 什么叫不良反应?包括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2. 何谓效能和效价强度,简述其对临床用药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B 3. A 4. B 5.D 6. B 7. D 8. C 9. ABE
11、 10.CD二、填空题1. 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2. 亲和力 内在活性 受体激动药三、名词解释1.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2. 成瘾性:是指机体长期反复使用药物后产生了适应状态,以致需要足量的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一旦突然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又称躯体依赖性;习惯性:是指患者对药物在精神上的渴求,以获得服药后的特殊快感,停药后并不出现戒断综合征。又称精神依赖性。3. 极量:指接近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4.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5. 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四、问答题1. 不良反应(AD
12、R) 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2. 效能: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临床用药意义:一个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并不取决于效价强度,效能是临床选药的主要因素,效能高的药物往往比效能低的药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宋前流)8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目标1. 掌握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 理解首关消除、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生物利用度、 t1/2、Css 概念及临床意义3. 了解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目标自测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首关消除发生在哪一种给药途径后( )A. 肌肉
13、注射 B. 口服给药 C. 舌下给药 D. 静脉给药 E. 皮肤给药2. 在剂量相等时, Vd小的药物较 Vd大的药物( )A. 血浆浓度较低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 D. 生物利用度较小 E. 所能达到的稳态血浓度较低3. 药物 t1/2不具备下列哪项特点( )A. 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 B. 作为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C. 预计药物显效时间D. 预计药物消除时间 E. 预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 t1/2为 2.5h的药物,一次给药后经多长时间会被消除 95以上( )A. 2.5h B. 4.0h C. 8h D.12.5h E. 24h5. 在隔一个 t1/2给
14、药一次时,为迅速达到 Css可将首次剂量增加( )A.半倍 B. 一倍 C. 二倍 D.四倍 E. 十倍6. 药物肝肠循环主要影响( )A. 显效快慢 B. 药物分布 C. 作用的强弱 D.作用持续时间 E. 吸收程度7.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 )A. 解离多、脂溶性高、排泄慢 B. 解离多、脂溶性低、排泄快 C. 解离少、脂溶性高、排泄慢 D. 解离多、脂溶性高、排泄快 E. 解离少、脂溶性高、排泄快8. 与影响药物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A. 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 B. 给药途径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D. 体液 pH E. 血脑屏障(二)多选题9. 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正确的描述是
15、( )A. 游离型药物具有药理活性 B. 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C. 结合型药物具有药理活性 D. 结合率低的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E. 结合是可逆的,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抑制现象10.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首关消除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9D. 药物的剂型 E.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二、填空题1.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_、_、_。2. 药物自血浆消除过程包括_、_、_。3. Css是指_速度与_速度相等时的血浆药物浓度。4.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类型有_、_ 、_, 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类型是_。5. 可避免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有_、_、_等。6. 可降低
16、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_,这些药物可使另一药物的代谢_,药物作用_,甚至_,故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适当_药物剂量。三、名词解释1. 药酶诱导剂 2. 生物利用度 3. Vd 4. Css 5. 血浆 t1/2四、简答题1. 简述体液 pH对弱酸性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举例说明。2. 口服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3. 什么叫血浆 t1/2?有何临床意义?4. 什么叫药酶诱抑制剂?举例说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C 3. E 4. D 5.B 6. D 7. B 8. B 9. ADE 10. CE二、填空题 1.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2. 分布 代谢 排泄3. 吸收 消除4. 一级动
17、力学 零级动力学 米曼式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5. 舌下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6. 药酶抑制剂 减慢 增强 中毒 减少三、名词解释1. 药酶诱导剂:指凡能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加速自身和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减弱。2.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3. Vd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量。4. Css是指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 t1/2等量给药一次,需经 5个 t1/2血药浓度达到稳定水平,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又称坪值。5. 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
18、体内的消除速度,又称消除半衰期。四、问答题1.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解离度小,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解10离度大,脂溶性低,难跨膜转运。弱碱性药物则反之。如苯巴比妥、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中毒,碱化尿液可使药物解离度增大,脂溶性低,重吸收减少,促进排泄以解毒。2. 口服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1) 药物的理化性质;(2) 药物的剂型及制剂工艺 ;(3) 药物的吸收环境;(4) 首关消除 。3. 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2)预测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3)预测药物基本消除时间;(4)是药物分类的依
19、据;(5)肝肾功能不良时,半衰期延长。4. 指凡能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该类药物与其他某药合用时,使自身和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效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宋前流)11第四节 影响药效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学习目标1. 掌握影响药物药效方面的因素2. 理解耐受性与耐药性及精神依赖性与生理依赖性3. 熟悉合理用药原则目标自测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称为 (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依赖性 D. 成瘾性 E. 个体差异2. 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哪项除外( )A. 药物剂型与剂量 B. 给药途径与时间 C. 联合
20、用药D. 耐受性 E. 药物相互作用(二)多选题3. 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 )A. 药酶诱导作用 B. 药酶抑制作用 C. 协同作用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置换作用 E. 拮抗作用4. 在机体方面影响药效因素有( )A. 年龄与性别 B. 停药反应 C. 配伍禁忌D. 个体差异 E. 病理状态二、填空题1. 两种药物合用,若作用较原来各药单用时增强,称为_作用,若作用减弱称为_作用。2. 个体差异是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在量上表现为_和_;在质上表现为_和_。3. 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现为_和_。4. 催眠药应在_服用;助消化药宜在_或_服用;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_服用。三、名词解释1. 耐受性
21、与耐药性 2. 停药反应 3. 配伍禁忌四、问答题1. 何谓联合用药?简述其意义。2. 试述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有哪些?3. 简述合理用药原则。1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CE 4. ABDE 二、填空题 1. 协同 拮抗2. 高敏性 耐受性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3. 作用增强(协同作用) 作用减弱(拮抗作用)4. 睡前服 进餐 饭前片刻 饭后服用三、名词解释1. 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后者是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但停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微生物、
22、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2.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病情加剧或恶化,又称反跳现象。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突然停药后次日血压可急剧升高。3. 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在体外直接配伍使用时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结果。四、问答题1. 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称为联合用药。其意义在于:(1)提高药物的疗效;(2)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3)延缓耐受性(机体)及耐药性(病原体)的产生,延长疗程而提高药效。2. 长期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反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耐受性、依赖性以及停药反应。3. 合理用药原则:(1)明确诊断,慎重选药;(
23、2)制定最佳给药方案,用药个体化;(3)合理联合用药,注意相互作用;(4)对因与对症治疗并重;(5)严密观察疗效,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宋前流)13单元自测题一(第一章 护理药物学基础理论)班级_ 学号_ 姓名_ 答错题号_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药动学是研究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给药途径 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规律 E.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 属于对因治疗的是 ( )A. 阿司匹林退热 B. 吗啡镇痛 C. 苯巴比妥抗惊厥D. 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E. 维静宁止咳3. 比较药物产生相同水平的疗效所需的剂量大小,称为 ( )A. 效价
24、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半数有效量 E. 半数致死量4. 药物在足够大的剂量时所产生的最大作用 ( )A. 效价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亲和力 E. 治疗指数5. 6-P-GD缺乏的病人服用磺胺、伯氨喹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称为 ( )A. 后遗效应 B. 毒性反应 C. 变态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副反应6.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是激动还是阻断受体,一般取决于 ( )A. 剂量大小 B. 是否有内在活性 C. 效价大小 D. 效能高低 E. 机体原有机能状态 7. 部分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 ( )A.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无亲
25、和力,无内在活性D.有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E. 无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8. 某药的治疗指数大,说明( )A. 药物作用强 B. 药物毒性强 C. 安全范围大D. 安全范围小 E. 药物作用弱9. 首关消除发生在哪一种给药途径后 ( )A. 肌肉注射 B. 口服给药 C. 舌下给药 D. 直肠给药 E. 皮肤给药10. 在剂量相等时, Vd小的药物较 Vd大的药物 ( )A. 血浆浓度较低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 D. 生物利用度较小 E. 所能达到的稳态血浓度较低11. 药物 t1/2不具备下列哪项特点 ( )A. 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 B. 作为给药间隔时
26、间的依据 C. 预计药物显效时间D. 预计药物消除时间 E. 预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412. t1/2为 2.5h的药物,一次给药后经多长时间会被消除 95以上 ( )A. 2.5h B. 4.0h C. 8h D.12.5h E. 24h13. 在隔一个 t1/2给药一次时,为迅速达到 Css可将首次剂量增加 ( )A.半倍 B. 一倍 C. 二倍 D.四倍 E. 十倍14. 药物肝肠循环主要影响 ( )A. 显效快慢 B. 药物分布 C. 作用的强弱 D.作用持续时间 E. 吸收程度15.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 ( )A. 解离多、脂溶性高、排泄慢 B. 解离多、脂溶性低、排泄快 C.
27、解离少、脂溶性高、排泄慢 D. 解离多、脂溶性高、排泄快 E. 解离少、脂溶性高、排泄快16. 与影响药物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 )A. 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 B. 给药途径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D. 体液 pH E. 血脑屏障17. 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称为 (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依赖性 D. 成瘾性 E. 个体差异18. 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哪项除外( )A. 药物剂型与剂量 B. 给药途径与时间 C. 联合用药D. 耐受性 E. 药物相互作用(二)多选题19. 有关副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治疗量下出现的,不可避免 B. 是药物固有
28、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C. 对机体有严重损害,一般较重 D. 与药物的选择性高有关E. 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20. 下列对选择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B. 临床选药的依据 C. 选择性低的药物副反应少D. 选择作用是相对的,与剂量无关 E. 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针对性强21. 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正确的描述是( )A. 游离型药物具有药理活性 B. 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C. 结合型药物具有药理活性 D. 结合率低的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E. 结合是可逆的,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抑制现象2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首关消除 C
2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D. 药物的剂型 E.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23. 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 )A. 药酶诱导作用 B. 药酶抑制作用 C. 协同作用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置换作用 E. 拮抗作用24. 在机体方面影响药效因素有( )A. 年龄与性别 B. 停药反应 C. 配伍禁忌D. 个体差异 E. 病理状态15二、填空题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_和_。2. 护师(士)在药物治疗中应具有的主要职责包括:_;_;_;_。3. 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_和_。4.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称_,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能力称_,具有这两种能力的药物称_。5.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_、_、_。6.
30、药物自血浆消除过程包括_、_、_。7. Css是指_速度与_速度相等时的血浆药物浓度。8.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类型有_、_、_,大多数药物的消除类型是_。9. 可避免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有_、_、_等。10. 可降低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_,这些药物可使另一药物的代谢_,药物作用_,甚至_,故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适当_药物剂量。11. 两种药物合用,若作用较原来各药单用时增强,称为_作用,若作用减弱称为_作用。12. 个体差异是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在量上表现为_和_;在质上表现为_和_。13. 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现为_和_。14. 催眠药应在_服用;助消化药宜在_或_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_服用。
31、三、名词解释1. 药效学 2. 药动学 3. 副反应 4. 极量 5. 治疗指数 6. 受体激动药 7. 药酶抑制剂 8. Css 9. 血浆 t1/2 10. 耐受性与耐药性 11. 成瘾性及习惯性 12配伍禁忌四、问答题1. 什么叫不良反应?包括哪些类型?2. 简述体液 pH对弱酸性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试举例说明。3. 口服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4. 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5. 什么叫药酶诱导剂?试举例说明。6. 试述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有哪些?单元自测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A 4. B 5. D 6. B 7. D 8. C 9.
32、B 10. C 11. E 12. 16D 13. B 14. D 15. B 16. B 17. B 18. B 19. ABE 20. CD 21. ADE 22. CE 23. CE 24. ABDE二、填空题1. 作用 作用机制 2. 正确执行医嘱 开展药物疗效评价 监测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咨询和宣教3. 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4. 亲和力 内在活性 受体激动药5.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6. 分布 代谢 排泄。7. 吸收 消除8. 一级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 米曼式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9. 舌下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10. 药酶抑制剂 减慢 增强 中毒 减少11. 协同作用
33、拮抗作用12. 高敏性 耐受性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13. 作用增强(协同作用) 作用减弱(拮抗作用)14. 睡前服 进餐 饭前片刻 饭后服用三、名词解释1.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其规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3. 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4. 极量:指接近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5.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6. 受体激动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7. 药酶抑制剂:是指凡能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异烟肼、西咪
34、替丁等。该类药物与其他某药合用时,使自身和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效增强,甚至产生毒性。8. Css是指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 t1/2等量给药一次,需经 5个 t1/2血药浓度达到稳定水平,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又称坪值。9. 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又称消除半衰期。10. 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后者是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但停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11.
35、成瘾性是指机体长期反复使用药物后产生了适应状态,以致需要足量的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一旦突然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又称躯体依赖性;习惯性是指患者对药物在精神上的渴17求,以获得服药后的特殊快感,停药后并不出现戒断综合征。又称精神依赖性。12. 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在体外直接配伍使用时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结果。四、问答题1. 不良反应: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2.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解离度小,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解离度大,脂溶性低,难跨膜转
36、运。弱碱性药物则反之。如苯巴比妥、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中毒,碱化尿液可使药物解离度增大,脂溶性低,重吸收减少,促进排泄以解毒。3. 口服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1) 药物的理化性质;(2) 药物的剂型及制剂工艺 ;(3) 药物的吸收环境;(4) 首关消除 。4. 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t1/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2)预测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3)预测药物基本消除时间;(4)是药物分类的依据;(5)肝肾功能不良时,半衰期延长。5. 药酶诱导剂:是指凡能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加速自身和其
37、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减弱。6. 长期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反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耐受性、依赖性以及停药反应。(宋前流)18第二章 护理药物学相关知识单元自测题二(护理药物学相关知识)班级_ 学号_ 姓名_ 答错题号_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某病人晚上服用催眠药后,次日早上(血药浓度已低于催眠浓度)病人还处于嗜睡状态这是药物的( ) A. 后遗效应 B. 继发反应 C. 毒性反应 D. 副作用 E. 高敏反应2. 口服给药的优点不包括( )A. 较安全 B. 病人较易接受 C. 最方便 D. 最常用 E. 吸收较快3. 护理人员到药房领取药物或使用前,必须用肉眼进行外观质量的一般检查,包括( )A. 变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