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习检测:1、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讲了什么?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2、赏析段落的作用的答题角度?,有效导入:描写“竹”的著名诗词,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识归纳与典例呈现,句段结构的作用: 1、开篇: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曲笔入题,设置悬念; 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2、中间: 承上启下层层深入转折递进 3、结尾: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问句作结,引人深思 呼应前文,对比照应 戛然而止,留下想象,(2016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 16、作
2、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 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2015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 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 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 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 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 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 的西红柿。 17、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 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结尾点题,卒章显志。 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
3、荒漠中种植出来 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 劳动和甜美生活。 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它寄寓 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 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 品德。,2015山东卷: 四堡雕版,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 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 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 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 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 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 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 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
4、一窝蜂地趋 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 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 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 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 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 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 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 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 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19、简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 对四堡雕版的介绍。 写出了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 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 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 堡雕版提
5、供历史和文化背景,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 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 读了的,可是在蜀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 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 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内容上,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 人身份。 结构上,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 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统领全文,引出浣 花草堂。,知识构建,1、常见提问方式: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
6、用?文章结尾有 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某某写起?为什 么要用某某结尾? 文章开头这样处理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用意? 2、答题常见三个角度: 交代了什么内容 结构上 表达揭示了了什么情感主旨,训练检测,17、题目“挺拔之姿”,划线部分却写扭曲的 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18、赏析文中末段的文字。,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 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文,增强了抒情性; 与城市竹子形成对比,写出了山野竹子的 生机勃勃; 表达了对竹子争先向上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思归纳:识记句段不同位置不同的作用。赏析句子 与 赏析段落 答题角度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