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

上传人:w89153 文档编号:5225893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7.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一讲:林业生态建设概述(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讲 林业生态建设概述,第一节 林业生态建设概念及理论 第二节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第三节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1979-2008年北极冰川的变化,第一节 林业生态建设概念及理论,题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林业生态建设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一、森林和林业 二、生态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 三、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背景 四、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一、森林和林业,1、森林及作用:我国古代“众木为林”。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一种植被类型,包括灌木、草木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等组成的生物群落,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和信息传递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除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护环境、卫生保健、风景游憩、保护国防等作用。,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 。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提出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5年6月5日,中国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首次举办活动,纪念世界环境日。 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3、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2、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辞海 近些年,在林业前面加上了许多桂冠:现代林业、可持续林业、生态林业、近自然林业、新林业、系统林业、社会林业、社区林业、城市林业等。,二、生态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1、生态建设 (1)概念:生

4、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建设概念的提出源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或退化。这种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是一种病态的生态系统。具体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等特征。,生态建设概念的提出源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或退化。这种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是一种病态的生态系统。具体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等特征。,(2)遵循的原则: 一是生态学规律原则。整体效应、边缘效应、互

5、惠共生、群落演替、自适应性、食物链、循环与转化、结构稳定性等。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2、林业生态建设: (1)概念: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等林业措施开展的生态环境建设。,(2)特点: 第一,主体性。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第二,可持续性。林业生态建设是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继承性。林业生态建设继承了历史上先进的林业经营理念。天人合一、和谐、生态林业等。 第四,公益性。生态产品本质是一种公共产品。 第五,开放性。全社会的

6、广泛参与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三、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背景,1、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人类文明进程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兴衰。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玛雅文明的消亡。,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 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7、”,恩格斯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的例子,这些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而砍光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而使耕地成了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把祖先保护并传下列的枞树林砍光,结果山泉消失,洪水泛滥。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把瘰疬症也一起传播开了。,最近一百多年,人类对森林的利用和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约为76 亿公顷,十九世纪中期减少到56 亿公顷,二十世纪末期又减少到34.4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联合国发布的2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中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 ,3

8、0% 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原始森林80% 遭到破坏,剩下的原始森林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一个十分沉重的结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一个最严峻的挑战。有的科学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做出这样的判断,生态危机将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英国著名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称当前的生态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鲁迅,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9、,由于水土流失,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45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按照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中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m3 。黄河连年出现断流。楼兰古城因为缺水,只剩下几处断垣

10、残壁。罗布泊因为干涸,成为生命禁区。 中国七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可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是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2、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中承担着重大

11、的历史使命。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中,有两个森林和湿地属于林业工作职能的范围。 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是我国国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国家全面发展、民族繁荣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 湿地在维护水资源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既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又是联接海洋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纽带与桥梁。,改革开放30 年来,林业生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走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建设

12、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开先河;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造林灭荒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成为新世纪生态文明建设新壮举。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理论,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新的里程碑。,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破坏惩罚治理和谐。 因此,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历史赋予林业的重要使命。,3、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

13、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取代了木材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因此,保护生态、改善生态必然成为林业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全力加强生态建设也就成为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14、的巨大作用,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逐步取代木材生产而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第一位需求。,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从惨痛的教训中领悟到,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是短暂的,更是得不偿失的,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使社会公众对林业作用的认识全面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如果依然把木材生产作为林业的主要任务,砍掉的就不只是树木,而是割断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是毁掉支撑人与自然平衡的支柱。,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林业做出

15、更大贡献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林业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其次,林业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林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再次,林业是促进“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 第四,林业是保障“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 第五,林业是实施“管理民主”的实践场所。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公开、透明、公正、民主原则。,5、履行我国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必须加快林业发展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任何

16、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解决环境问题。在过去30年中,国际社会为保护全球环境签署了200多项有关国际公约。我国先后缔结或参加了50多项有关国际公约。,其中与相关的主要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 、湿地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京都议定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国际热带木材协定等。,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制定的目标是,到

17、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是,2020年前将比2005年减排约17%。 俄罗斯宣布,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25%。也就是说,在1990-2020年期间,俄罗斯将保证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减少逾三百亿吨。,欧盟: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6、林业生态

18、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已具备 (1)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11位到目前的第2位,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19491999年,中央对林业的投资243亿元,平均每年5亿元。新世纪以来,投资倍增。十五期间,林业投资2120亿元。十一五增加更多。,(2)思想基础:国际社会上,1992年,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以来,提出了林业新理论,如新林业理论、生态林业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生态系统经营理论等。 我国1994年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1995年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20世纪80年代提出林业分工理论,90年代提

19、出分类经营理论,提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提出林业三地位、三生态。十六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四、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1、科学发展观理论 2、现代林业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生态恢复理论 5、生态经济学理论,1、科学发展观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 中国共产党 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第

20、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林业生态建设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与整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联,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在科学发展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现代林业理论,国内较早出现的“现代林业”一词是1988年林业经济问题第1期张建国的试论现代林业一文中。1992年张嘉宾的系统林学阐明了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林业的发展,“现代林业”理论探讨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尝试也有了新的进展,出版了许多有关现代林业的

21、学术著作。,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首次在政府主管部门层面提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构想。浙江完成了省级林业现代化发展总体规划,湖南省益阳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江苏、福建、广东、江西、辽宁等省区也加大力度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林业,就是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林业,用高素质新型务林人推广林业,,努力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

22、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展开研究。,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 Ward)和雷内杜博斯(Re

23、ne Dubos)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境地。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4、:共同发展 、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 、多维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4、生态恢复理论,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恢复生态学是发展于70和80年代,以一门现代应用生态学分支出现的,它致力于研究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

25、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问题,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恢复生态学是在生态建设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5、生态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生态经济学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于1980年倡导建立的。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的创立,为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是编制经济发展现划的指导思想,是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对推动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林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