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例1】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 答: 。 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动静结合。其中 是“冷色”, 是“暖色”; 是“静景”, 是“动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愁”指的是一种 的感情,诗中的 字可以与之引证。,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一、二句,第四句,从远到近,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
2、思乡之情,思乡,客,【例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太清,天空。端居,闲居无事。羡鱼,点化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 而结网。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湖景,请根据诗意,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风景特点。 (2)面对广阔无边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想渡湖却没有船”的感慨,联系下文自己以“端居”为耻的表白,“欲济无舟楫”实际上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由此,“洞庭湖”暗喻了什么? (3)诗人把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其主旨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例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
3、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太清,天空。端居,闲居无事。羡鱼,点化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湖景,请根据诗意,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风景特点。(2)面对广阔无边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想渡湖却没有船”的感慨,联系下文自己以“端居”为耻的表白,“欲济无舟楫” 实际上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由此,“洞庭湖”暗喻了什么? (3)诗人把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其主旨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烟波浩淼,气势雄浑。,以“端居”为耻,表明了自己不甘心吃闲饭,要出来干一番事业,但要找出路却无人接引;洞庭
4、湖暗喻了仕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其入朝为官。,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例4】 戏答元珍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不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这首诗是
5、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 首联的“春风”和“天涯”均有所比喻。说说这两句诗的内在含义。 颔联中“犹”字和“欲”两字用得好,包含着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联想。试联系作者感 情分析这两个字的意思。 尾联写了两种花,分别是 和 。末句与上文“ ” 有呼应效果。 尾联两句有因果关系,诗人用两种花做比喻,实际意思是说因为所以 。,“春风”比喻朝廷的恩典,“天涯”比喻自己受贬远离朝廷。内在的含义是:大概朝廷是不会关注到我这个远贬的人了,重新有所作为的希望很渺茫。,“犹”是“依然”的意思,写出风雪摧残不了美好事物。“欲”字是想象之辞,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希望。,洛阳花(或牡丹) 野花 二月山城不见花,我充分
6、享受过春光(见过大世面) 不必为眼下小小挫折而嗟叹,【例5】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水急流”虽然是写自然景物,但与诗中的送别 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_ ,也开启了下一句中的 。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及作用有什么不同?,解行舟,人已远,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面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 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例6】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龌龊” “放荡”在诗中的含义分别是_ _、_ 。2开头两句采用了_ _ 抒情方式,表达了
7、作者_ _的思想感情。,处境不如意、 思想上拘谨局促,摆脱拘束、畅快自由,前两句以今昔对比的写法,直抒胸臆地表达感情,流露出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例7】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 诗人此时 的心情。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巧棋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咏物言志诗,作者是怎样咏物的; 诗人将什么情感寄托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分析咏物
8、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言志诗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追求的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通常所说的“意象”,在这里可以大派用场。例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识记并积累一些读古诗常见的传统意象,【例8】阅读杜荀鹤的小松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小刺头深草
9、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 的 。,不甘埋没,目光短浅,刺,出,刺,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 、 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例9】,【例10】阅读下面一首宋
10、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画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此诗写于南宋被元所灭之际。) 联系背景,这首诗通过咏菊花,以菊花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答: 诗中的下列意象分别比喻什么?请简要作答。 百花: 疏篱: 抱香: 北风:,坚明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们,恶劣的政治环境,坚持民族气节,元朝统治者,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例11】阅读下面两
11、首题乌江亭,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了 这样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答:,百折不挠,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12、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例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2请谈谈这两首
13、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例13】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写一段文字, 做简要分析。,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例14】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后庭花,指南朝亡国皇帝陈叔宝所作的艳冶淫荡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成了陈朝的亡国之音。) (1)首句两个“笼”字连结起烟和寒水,月和沙,映衬出
14、诗人怎样的心绪?歌舞升平的秦淮河在他的眼中呈现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 (2)后两句是对前朝故事的咏叹,诗人是在嘲讽那些醉生梦死的歌女,还是另有所指?为什么? 答:,两个“笼”字联结,形成了满眼萧瑟冷寂的感觉,映衬出诗人的满怀凄感;表面上歌舞升平,实际上是醉生梦死。,诗人矛头对准的是当朝那些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因为咏叹的虽是前朝故事,但商女毕竟是现实的商女,唱的是前朝的亡国之音,自然就联系到当时可悲的政局,所以诗人是借古讽今。,边塞征战诗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了解时代背景; 体会思想感情; 感受艺术风格。,【例15】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
15、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 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 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 。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侧,正,第二天清晨,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例1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前两句描述了军中生活的一个场面:将士们端起了葡萄酒,还未喝就被行军曲子催促
16、出发了。这反映了唐代怎样的军旅生活? 答: (2)对后两句的鉴赏评价,有人认为是“醉生梦死”,控诉战争;有人则认为是表现了一种浪漫乐观的悲壮。你持怎样的看法呢?请作答并简述理由。 答:,反映了军中生活既紧张又充满浪漫情调。,联系前两句体现的浪漫乐观,还是持“悲壮”看法较为中肯。,当然持“控诉”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也算对。,【例17】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 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 “愁” 的具体原因。,(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 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 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 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