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信誉感和责任感。2.能力目标:理解什么是隐私;法律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并能依据法律规定判别侵犯隐私的行为从而具备维权的意识和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想隐瞒的事就是隐私,隐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法律关注的问题;法律对公民的隐私予以保护。2.教学难点: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及运用,并转化为自觉维权的行为。【自习】:1.什么是隐私?2.隐私具体
2、包括哪些内容?3.为什么要保护隐私?4.什么是隐私权?5.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6.隐私权有何界限?7.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自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自探】:情境故事一: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原来思思写的是她的另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小隐说,这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
3、盼盼家住哪里?家里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 ”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情境故事二:小隐和赵敏是同窗好友。一天,班里一位同学的手表丢了。当晚,小隐去赵敏家玩,发现了那块手表,几经追问,赵敏承认是她拿了同学的手表,并央求小隐一定要为他保密,但又不愿还给同学。回家后,小隐心事重重,想把事情真相告诉老师,可赵敏一再强调这是他的个人隐私,一定要保守秘密(1)你认为赵敏关于个人隐私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小隐同学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帮她出出主意吗?情境故事三:小隐的班上来了个新同学小红,小隐想和她做朋友,就主动和她交谈,并想问她家的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家庭住址等,
4、还主动告诉了小红自己家的这些情况。可小红却说:“这是我的隐私,我现在还不想告诉你。 ”有同学知道了就给小隐打抱不平说:“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有隐私呢?不告诉我们肯定是有些见不得人的丑事吧!”(1)年龄小就没有隐私吗?隐私就是丑事吗?(2)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处理这一议论?情境故事四: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得正香。这时,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隐家开门接受检查你认为小隐家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情境故事五:一次课堂上,老师正讲着课,忽然发现小隐正在低头写东西,半天也没抬起头来。老师走过去,要把她写的东西拿过来看,小隐一把
5、抓起放在裤兜里,说:“这属于我自己的隐私,你没有权利看。 ”老师命令小隐交出来,小隐理直气壮地说:“你不能侵犯我的隐私权,否则我要起诉你。 ”你认为小隐的言行对吗?为什么?情境故事六:近期小隐成绩下降, 妈妈发现小隐整天魂不守舍,经常拿着手机收发短信,并在网上和人聊天。妈妈特别着急,拿过小隐的手机就查她的短信,并要看小隐的聊天记录。小隐不让看,妈妈说:“我是你的监护人,对你有监护义务,我有权利知道和了解你的情况。 ”小隐生气极了,打算离家出走(1)小隐妈妈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2)小隐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自测】:一、明辨是非1科学技术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 ( )2公
6、民有权利用自己的隐私来满足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 )3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 )4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的信息都属于隐私,受隐私权保护。 ( )二、最佳选择1阿芳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班主任老师怀疑她“早恋” ,便私拆了她的多封信件,并责令她在班上交代“早恋”问题。班主任的做法( )A有利于阿芳放下包袱,努力把学习搞好 B是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突出表现C虽然不能算违法,但方式方法欠考虑D严重侵害了阿芳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2村长为找回村委会丢失的电脑,带着人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对此,村民议论纷纷。村民的下列议论中,不正确的是( )A村长无权搜查公民住宅,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B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没偷就不怕别人来搜查C村长的行为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但他必须依法行事D搜查公民住宅只能由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自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