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21092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 一、 确定道路等级及标准规范 . 1 各项公路技术标准汇总 2 二 、 平面选线 . 3 三 、 平面 设计计算 . 5 各 平曲线计算 7 平面示意图 12 四 、 纵断面 设计计算 . 13 竖曲线计算 14 设计高程表 15 纵断面示意图 16 五 、 横断面设计 . 17 标准横断面图 17 各特殊断面加宽及超高 计算 18 公路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31 土石方数量表 36 六、总结及致谢 . 38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 一、 确定公路等级 设计资料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5.0% 折减系数 表 表 1-1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2、 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和 2t载质量 7t 的货车 大型车 2 7t载质量 20t 的货车 汽车列车 4 载质量 20t 的货车 共计 : (80+80+100+100+90+110+110)2.5+1704+5001 = 2855(辆 /日 ) AADT = ADT(1+)1 = 2855(1+5.0%)4 = 3470(辆 /日 ) 大于 2000(辆 /日 ) 小于 6000(辆 /日 ) ,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将道路确定为三级公路 ,由规范可知,设计车速为 30Km/h. 车型日野K B 2 2黄河J N 1 5 0东风E Q 1 4长征X

3、 D 9 8解放C A1 5南阳351菲亚特650E太拖拉138小轿车辆 / 日 80 80 100 100 90 110 110 170 500前轴重(K N )50.2 49 23.7 37.1 20.97 48.7 33 211.4后轴重(K N )104.3 101.6 69.2 72.65 70.38 73.3 72 120总重(K N )154.5 150.6 92.9 109.75 91.35 122 105 331.4折减系 2.5 2.5 2.5 2.5 2.5 2.5 2.5 4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3 各项公路技术标准汇总如下表 公路技术标准汇 表 表 1-2 规范规定要

4、求本段采用指标23. 25 23. 25一般值 0.5极限值 0.5极限值 30不设超高 35025 30同向曲线 6v 180反向曲线 2v 60一般值 400极限值 250一般值 400极限值 25025 408 5.572632凸竖曲线最小半径(m)129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竖曲线最小长度(m)最大纵坡(%)超高渐变率最小直线长度(m)凹竖曲线最小半径(m)内边线1/7 2车道数(条) 2行车道宽度(m)0.550圆曲线最小半径(m)土路肩宽(m)设计速度(km/ h) 30项目地形 山岭公路等级 三级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4 二、 平面 选线 该区域山岭,梯田比较多, 人口比较稀疏,地

5、势高低起伏 ,有一 条 河流 ,可以考虑布设一条沿河线。 但在区域中间位置有一处地形图形似“眼睛”的垭口,地面坡度较大。 为了熟悉了解地形,在地形图上放坡定坡度线。按 a = h均计算等高线间距 ,在地形图上画“小折线”。 顺着小折线的方向,大致描绘出一条沿河线。 选线要结合当地地形,选出一条与环境相契合,科学安全经济的路线。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选线与环境及当地地形不相融合,多次修改选线方案 ,最终确定了一条由西向东的越岭线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5 图 2-1 选线 示意图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6 三、 平面设计 计算 平面设计 计算包括平曲线基 本要素值的确定,桩号计算,以及桩号校核 。 平面线

6、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组成。 平曲线基本满足 Ls:LY:Ls 在 1:1:1 与 1:2:1 的范围内 ,并且要注意直线的长度,同向曲线间直线不小于 6v( 180m),反向曲线夹直线不小于 2v(60m). 图 3-1 平曲线 计算 示意图 平曲线计算常用公式 内移值: p = 224 423843 () 切线增长值: q = 2 切线长: T = (R+P)tan2 +() 平曲线长: L = R 180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7 外距: E = (R+p)sec2 () 切曲差: D = 2TL(m) 平面 图 基本 数据 表 表 3-1 QD L(m) () L1 15

7、2 JD1 59 L2 140 JD2 42 L3 144 JD3 27 L4 313 JD4 24 L5 216 JD5 54 L6 123 ZD 交点桩号计算 JD1=L1=152m JD2=L1+L2=292m JD3=L1+L2+L3=436m JD4= L1+L2+L3+L4=749m JD5= L1+L2+L3+L4+L5=965m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8 1. 平曲线 1 R=50m,Ls=30m 计算可得, p=0.75m,q=15m, 0=17.2 ,T=43.7m,L=81.5m,E=8.3m,D=5.9m LY=L-2Ls=81.5-60=21.5 Ls:LY:Ls=30:

8、21.5:30,接近 1:1:1,满足要求。 桩号计算 ZH=L1-T1=152-43.7=108.3m HY=ZH+LS=108.3+30=138.3m QZ=ZH+L/2=108.3+81.5/2=149.1m YH=QZ+LY/2=149.1+21.5/2=159.8m HZ=QZ+LS=159.8+30=189.8m 校核: QZ=ZH+T-D/2=108.3+43.7-5.9/2=149.1m 符合 图 3-2 JD1 示意图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9 2. 平曲线 2 R=80m,Ls=30m 计算可得, p=0.47m,q=15m, 0=10.7 ,T=45.9m,L=88.6m,E

9、=6.2m,D=3.2m LY=L-2Ls=88.6-60=28.6m Ls:LY:Ls=30:28.6:30,接近 1:1:1,满足要求。 同向夹直线长: L2-T1-T2=140-43.7-45.9=50.4 6v=6 30=180m,难以满足要求。 桩号计算 ZH=189.8+(L2-T1-T2)=189.8+(140-43.7-45.9)=251.8m HY=ZH+LS=251.8+30=281.8m QZ=HY+LY/2=281.8+28.6/2=296.1m YH=QZ+LY/2=296.1+28.6/2=310.4m HZ=QZ+LS=310.4+30=340.4m 校核: QZ

10、=ZH+T-D/2=251.8+45.9-3.2/2=296.1m 符合 图 3-3 JD2 示意图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0 3. 平曲线 3 R=150m,Ls=30m 计算可得, p=0.25m,q=15m,0=5.7 ,T=51m,L=100.6m,E=4.5m,D=1.4m LY=L-2Ls=100.6-60=48.6 Ls:LY:Ls=30:48.6:30,在 1:1:1 与 1:2:1 的范围内 ,满足要求。 同向夹直线长: L3-T2-T3=47.1 2v=2 30=60m,难以满足要求。 桩号计算 ZH=340.4+(L3-T2-T3)=340.4+(144-45.9-51)=

11、387.5m HY=ZH+LS=387.5+30=417.5m QZ=HY+LY/2=417.5+48.6/2=437.8m YH=QZ+LY/2=431.8+48.6/2=446.1m HZ=QZ+LS=446.1+30=476.1m 校核: QZ=ZH+T-D/2=387.5+51-1.4/2=437.8m 符合 图 3-4 JD3 示意图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1 4. 平曲线 4 R=250m,Ls=40m 计算可得, p=0.27m,q=20m, 0=4.6 ,T=73.2m,L=144.7m,E=5.8m,D=1.7m LY=L-2Ls=144.7-80=64.7m Ls:LY:Ls

12、=40:64.7:40,在 1:1:1 与 1:2:1 的范围内 ,满足要求。 反 向夹直线长: L4-T3-T4=188.8 6v=6 30=180m,满足要求。 桩号计算 ZH=476.1+(L4-T3-T4)= 476.1+(313-73.2-51)=664.2m HY=ZH+LS=664.2+40=704.9m QZ=HY+LY/2=704.9+64.7/2=737.2m YH=QZ+LY/2=737.2+64.7/2=769.6m HZ=QZ+LS=769.6+40=809.6m 校核: QZ=ZH+T-D/2=664.2+73.2-1.7/2=737m 符合 图 3-5 JD4 示

13、意图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2 5.平曲线 5 R=100m,Ls=40m 计算可得, p=0.67m,q=20m, 0=11.5 ,T=71.3m,L=134.2m,E=13m,D=8.4m LY=L-2Ls=134.2-80=54.2m Ls:LY:Ls=40:54.2:40,在 1:1:1 与 1:2:1 的范围内 ,满足要求。 同向夹直线长: L5-T4-T5=71.1 2v=2 30=60m,满足要求。 桩号计算 ZH=809.6+(L5-T4-T5)= 809.6+(216-73.2-71.3)=840.7m HY=ZH+LS=840.7+40=880.7m QZ=HY+LY/2=8

14、80.7+54.2/2=907.8m YH=QZ+LY/2=907.8+54.2/2=934.9m HZ=QZ+LS=934.9+40=974.9m 校核: QZ=ZH+T-D/2=840.7+71.3-8.4/2=907.8m 符合 图 3-6 JD5 示意图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3 图 3-7 整体平面示意图 四、 纵断面设计 计算 纵断面设计主要是要画出纵断面图 , 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线 :一条 是地面线 , 一条是设计线 。 而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 。 计算的主要内容在于设计线的确定 。 在直坡线满足相关规范的情况下设计竖曲线 。 变坡点设置在平曲线中点的位置,而竖曲线的起点和

15、终点落在缓和曲线上。 由于路线为越岭线,翻过垭口会有一个较长的坡,为缩短长坡距离,在垭口处设置一个“凹”形。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5 坡度1 =0.65% 2 =2.23% 3 =5.57% 4 =-1.30% 5 =0.66% 6 =-5.09% 7 =-3.56% 21 =1.58% 32 =3.34% 43 =-6.88% 54 =1.96% 65 =-5.75% 76 =1.53% 满足规范 要求 。 其余 变坡点 计算 同理 可得 。 竖曲线 要素 表 表 4-1 计算公式 R = T = 2 E = 22 变坡点 1 计算 如下 T = 2=41m R = = 820.016 =

16、5190 E = 22 =41225190 = 0.16m L(m) R(m) E(m)0.016 82 5190 0.160.033 88 2632 0.37-0.069 89 1294 0.760.020 90 4585 0.22-0.057 146 2541 1.050.015 135 8833 0.26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6 设计 高程及填挖高度表 表 4-2 桩号 坡度 坡差 L(m) R(m) E(m) 地面高程( m) 设计高程 ( m) 填挖高度(+T-W) K0+000 0.65% 1.58% 82 5190 0.16 1781.20 1781.60 0.40 +50 178

17、2.00 1782.20 0.20 +108 1783.40 1782.30 -1.10 +138 2.23% 1781.90 1783.29 1.39 +149 1781.80 1782.46 0.66 +160 1781.60 1782.69 1.09 +190 3.34% 88 2632 0.37 1781.80 1783.50 1.70 +200 1782.20 1783.80 1.60 +252 1781.60 1785.20 3.60 +282 1781.60 1786.37 4.77 +292 1782.80 1786.70 3.90 +310 5.57% 1783.80 178

18、7.37 3.57 +340 1786.00 1789.00 3.00 +350 1790.00 1789.60 -0.40 +387 -6.88% 89 1294 0.76 1798.20 1791.80 -6.40 +417 1795.40 1793.05 -2.35 +432 1794.80 1793.42 -1.38 +446 -1.30% 1794.20 1793.65 -0.55 +476 1794.80 1793.60 -1.20 +500 1796.00 1793.30 -2.70 +525 1.96% 90 4585 0.22 1796.80 1793.00 -3.80 +5

19、50 1798.00 1796.67 -1.33 +570 1796.60 1792.62 -3.98 +600 0.66% 1791.40 1792.70 1.30 +615 1790.20 1792.92 2.72 +650 1787.40 1792.80 5.40 +664 1792.00 1793.20 1.20 +704 -5.75% 146 2541 1.05 1796.00 1792.99 -3.02 +737 1797.20 1792.45 -4.75 +770 -5.09% 1792.00 1791.68 -0.32 +810 1788.10 1789.40 1.30 +84

20、0 1790.00 1788.40 -1.60 +881 1.53% 135 8833 0.26 1789.60 1786.40 -3.20 +908 1787.60 1785.06 -2.54 +935 -3.56% 1787.60 1784.00 -3.60 +975 1780.00 1782.60 2.60 +1026 1780.60 1780.60 0.00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7 图 4-1 纵断面示意图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8 五 、 横断面设计 计算 横断面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平曲线的加宽及超高的计算,以及土石方数量的计算 。 加宽的计算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加宽过渡段,在按公式 = 确定

21、加宽值 。超高的计算先确定超高值及超高渐变率,再结合加宽过渡段确定超高过渡段,本次超高设计是绕内边缘旋转,详情见图 8 超高示意图。计算出横断面各特征点的高程变化,画出特殊断面的横断面图。 土方量的计算 是先由地形图得到路基边缘的 地面高程(表 2),画出各个桩号的横断面图,由 各个桩点的横断面计算出填挖量,计算相 邻两个桩点之间的距离 ,用计算棱柱体的方法,即相邻横断面填挖量的平均值乘上距离。最后汇成表 3 土石方数量表 。 图 5-1 图 5-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19 1.平曲线 1 ( 1) 超高及加宽过渡段 取超高渐变率 p=1/75,超高 = 6%,则总超高 6.56% =0.39

22、m = 390mm 由公式 L = 当 =-2% 0 时 1 = 3.252%75 = 4.875m 当 =0 2%时, 2 = 3.252%75 = 4.875m 当 =2% 4%时, 3 = 6.5(62)%75 = 19.5m L = L1 + L2 + L3 = 29.25m L = 30m X 距离处的加宽值 由公式 = 查表 4-8, R=50m,则 b = 1.2m (2)各桩点超高值和加宽值计算 桩号 K0+108.3( ZH) 路肩边缘 : +500 ( 3%2%) = +5mm(可忽略 ) 桩号 K0+120 超高: = (120108.3)30 6% = 2.34% 加宽

23、值: = (120108.3)30 1.2 = 0.468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左侧路肩边缘: (468+500)(2.34%2%) = 3.29mm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0 右侧路肩边缘: +(6500+500)2.34% = +163.8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图 5-3 K0+120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138.3(HY) 超高: = = 6% 加宽值: = b = 1.2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左侧路肩边缘: (1200+500)(6%2%) = 68mm 左侧路肩边缘: +(6500+500)6% = +420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

24、示 图 5-4 K0+138.3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150( QZ)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138.3 相同 桩号 K0+160( YH)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138.3 相同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1 桩号 K+170 超高: = (189.8170)30 6% = 3.96% 加宽值: = (189.8170)30 1.2 = 0.792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左侧路肩边缘: (792+500)(3.96%2%) = 25.32mm 右侧路肩边缘: +(6500+500)3.96% = +277.2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图 5-5 K0+170

25、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189.8 与桩号 K+108.3( ZH)相同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2 2.平曲线 2 R=80m,Ls=30m 由公式 = 143.5238R2 1.4208R +0.03789 得 =0.0425 由公式 ih = 2127R 得 ih = 4.6% ( 1) 超高及加宽过渡段 取超高渐变率 p=1/75,超高 = 5%,则总超高 6.55% =0.325m = 325mm 由公式 L = 得 L = 24.3m(比 Ls=30m 小 ) 令 L = Ls = 30m, 则 p=1/92 当 =-2% 0 时, 1 = 3.252%92 = 5.98

26、m 当 =0 2%时, 2 = 3.252%92 = 5.98m 当 =2% 4%时, 3 = 6.5(52)%92 = 17.94m X 距离处的加宽值 由公式 = 查表 4-8, R=80m,则 b = 1.0m ( 2) 各桩点超高值和加宽值计算 桩号 K0+251.8( ZH) 路肩边缘 : +500 ( 3%2%) = +5mm(可忽略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3 桩号 K0+281.8( HY) 超高: = = 6% 加宽值: = b = 1.0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左侧路肩边缘: (1000+500)(5%2%) = 45mm 右侧路肩边缘: +(6500+500

27、)5% = +350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桩号 K0+296.1( QZ)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281.8( HY) 相同 桩号 K0+310.4( YH)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281.8( HY) 相同 桩号 K0+340.4( HZ) 桩号 K+251.8( ZH)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4 3.平曲线 3 R=100m,L=30m 由公式 = 143.5238R2 1.4208R +0.03789 得 =0.038 由公式 ih = 2127R 得 ih = 3.28% ( 1) 超高及加宽过渡段 取超高渐变率 p=1/75,超高 = 4%,则总超高 6.54% =0

28、.26m = 260mm 由公式 L = 得 L = 19.5m(比 Ls=30m 小 ) 令 L = Ls = 30m, 则 p=1/115 当 =-2% 0 时, 1 = 3.252%115 = 7.475m 当 =0 2%时, 2 = 3.252%115 = 7.475m 当 =2% 4%时, 3 = 6.5(42)%115 = 14.95m X 距离处的加宽值 由公式 = 查表 4-8, R=100m,则 b = 0.8m ( 2) 各桩点超高值和加宽值计算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5 桩号 K0+387.5( ZH) 路肩边缘 : +500 ( 3%2%) = +5mm(可忽略 ) 桩号

29、 K0+417.5( HY) 超高: = = 4% 加宽值: = b = 0.8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右侧路肩边缘: (1000+500)(4%2%) = 30mm 左侧路肩边缘: +(6500+500)4% = +280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图 5-6 K0+417.5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431.8( QZ) 在圆曲线上, 则与桩号 K0+417.5( HY) 相同 桩号 K0+446.1( YH)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417.5( HY) 相同 桩号 K0+476.1( HZ) 同桩号 K+387.5( ZH)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6 4.平

30、曲线 4 R=250m,L=40m 由公式 = 143.5238R2 1.4208R +0.03789 得 = 0.034797 由公式 ih = 2127R 得 ih = 1.24% ( 1) 超高及加宽过渡段 取超高渐变率 p=1/75,超高 = 2%,则总超高 6.52% =0.13m = 130mm 由公式 L = 得 L = 9.75m(比 Ls=40m 小 ) 令 L = Ls = 40m, 则 p=1/308 当 =-2% 0 时, 1 = 3.252%308 = 20m 当 =0 2%时, 2 = 3.252%308 = 20m 当 =2% 2%时, 3 = 0m X 距离处的

31、加宽值 由公式 = 查表 4-8, R=250m,则 b = 0.4m ( 2) 各桩点超高值和加宽值计算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7 桩号 K0+664.2( ZH) 路肩边缘 : +500 ( 3%2%) = +5mm(可忽略 ) 桩号 K0+704.9( HY) 超高: = = 2% 加宽值: = b = 0.4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左侧路肩边缘: 0mm 右侧路肩边缘: +(6500+500)2% = +140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图 5-7 K0+704.9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737.2( QZ)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704.9( HY)

32、相同 桩号 K0+769.6( YH)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704.9( HY) 相同 桩号 K0+809.6( HZ) 同桩号 K+664.2( ZH)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8 5.平曲线 5 R=100m,L=40m 由公式 = 143.5238R2 1.4208R +0.03789 得 = 0.038034 由公式 ih = 2127R 得 ih = 3.28% ( 1) 超高及加宽过渡段 取超高渐变率 p=1/75,超高 = 4%,则总超高 6.54% =0.26m = 260mm 由公式 L = 得 L = 19.5m(比 Ls=40m 小 ) 令 L = Ls = 40m,

33、 则 p=1/154 当 =-2% 0 时, 1 = 3.252%154 = 10m 当 =0 2%时, 2 = 3.252%154 = 10m 当 =2% 4%时, 3 = 20m X 距离处的加宽值 由公式 = 查表 4-8, R=100m,则 b = 0.8m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29 ( 2) 各桩点超高值和加宽值计算 桩号 K0+840.7( ZH) 路肩边缘 : +500 ( 3%2%) = +5mm(可忽略 ) 桩号 K0+880.7( HY) 超高: = = 4% 加宽值: = b = 0.8m 前进方向,结果均为与设计高程之差 右侧路肩边缘: (800+500)(4%2%) =

34、 26mm 左侧路肩边缘: +(6500+500)4% = +280mm 超高及加宽如下图所示 图 5-8 K0+880.7 超高 及 加宽 示意图 桩号 K0+907.8( QZ) 在圆曲线上,则与桩号 K0+880.7( HY) 相同 桩号 K0+934.9( YH) 在圆曲线 上,则与桩号 K0+880.7( HY) 相同 桩号 K0+974.9( HZ) 同桩号 K+840.7( Z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30 路基 设计表 表 5-1 桩号 路基宽( m) 地面高程( m) 路边及中桩与地面高 程之差( m) 设计高程 ( m) 路边及中桩与设计高 程之差( m)“+W-T“ 左 右 总宽

35、 左 右 中桩 左 右 左 右 K0+000 3.75 3.75 7.50 1781.60 1781.00 1781.20 0.40 -0.20 1781.60 0.00 -0.60 +50 3.75 3.75 7.50 1782.00 1780.80 1782.00 0.00 -1.20 1782.20 -0.20 -1.40 +108 4.22 3.75 7.97 1784.00 1782.10 1783.40 0.60 -1.30 1782.30 1.70 -0.20 +138 4.95 3.75 8.70 1782.20 1781.00 1781.90 0.30 -0.90 1783.

36、29 -1.09 -2.29 +149 4.95 3.75 8.70 1782.00 1780.80 1781.80 0.20 -1.00 1782.46 -0.46 -1.66 +160 4.95 3.75 8.70 1781.80 1780.00 1781.60 0.20 -1.60 1782.69 -0.89 -2.69 +190 3.75 3.75 7.50 1782.00 1780.00 1781.80 0.20 -1.80 1783.50 -1.50 -3.50 +200 3.75 3.75 7.50 1782.30 1780.60 1782.20 0.10 -1.60 1783.

37、80 -1.50 -3.20 +252 3.75 3.75 7.50 1781.80 1780.00 1781.60 0.20 -1.60 1785.20 -3.40 -5.20 +282 4.75 3.75 8.50 1781.00 1780.00 1781.60 -0.60 -1.60 1786.37 -5.37 -6.37 +292 4.75 3.75 8.50 1781.80 1780.00 1782.80 -1.00 -2.80 1786.70 -4.90 -6.70 +310 4.75 3.75 8.50 1782.50 1780.80 1783.80 -1.30 -3.00 17

38、87.37 -4.87 -6.57 +340 3.75 3.75 7.50 1788.00 1785.20 1786.00 2.00 -0.80 1789.00 -1.00 -3.80 +350 3.75 3.75 7.50 1794.00 1788.00 1790.00 4.00 -2.00 1789.60 4.40 -1.60 +387 3.75 3.75 7.50 1799.00 1793.50 1798.20 0.80 -4.70 1791.80 7.20 1.70 +417 4.55 3.75 8.30 1796.50 1794.00 1795.40 1.10 -1.40 1793.

39、05 3.45 0.95 +432 4.55 3.75 8.30 1796.60 1792.60 1794.80 1.80 -2.20 1793.42 3.18 -0.82 +446 4.55 3.75 8.30 1795.70 1792.70 1794.20 1.50 -1.50 1793.65 2.05 -0.95 +476 3.75 3.75 7.50 1795.80 1792.30 1794.80 1.00 -2.5 1793.60 2.20 -1.30 +500 3.75 3.75 7.50 1800.50 1792.00 1796.00 4.50 -4 1793.30 7.20 -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程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