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来源:学优中考网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索, 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难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关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三、课前准备教师:1.自制课件。2.盆栽天竺葵(先将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再用曲别针夹住,放在光下几小时)。 3.材料用具: 大烧杯、小烧杯(小锥形瓶)、三角架 、石棉网 、镊子、火柴、碘液、酒精、清水、黑纸片(或其它能遮光的材料)、曲别针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
3、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你们知道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哪种有机物?另外,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要有原料和叶绿体这个“工厂” ,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吗?如果不知道,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新授活动一:朱里斯萨克斯实验叙述: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世纪末就已经被德国植物生理学家朱里斯萨克斯发现了。那他怎么做的呢? 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
4、查到的资料。学生:德国植物生理学家朱里斯萨克斯是认定淀粉是“绿色工厂”的“产品”的第一人。朱里斯萨克斯是一个酷爱植物的科学家,他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活习性特别感兴趣。1864 一天清晨,他在给花草浇水时,望着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沉思:如果绿色植物的“工厂”真的开在叶片里,那么叶片里一定有其合成的化合物(有机物),如果这化合物是淀粉的话淀粉通常不溶于水和酒精,但一遇到碘,就会显出蓝色来。为何不试验一下,验证这叶片里到底有没有淀粉呢?他摘下几片天竺葵的叶子,把它们洗干净,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加热,使叶肉里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这时,叶片变成了黄白色,再用水冲洗一下,滴上一滴碘酒,果然叶片显现出了蓝色。朱
5、里斯萨克斯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证实了“绿色工厂”就开在绿叶里,并且它的“产品”之一是淀粉。当天晚上,他就选取了一盆天竺葵,开始了更进一步的实验。他用不透光的小黑纸片把一片绿叶遮蔽起来。第二天,把这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他把被黑纸片遮蔽的叶片和没被遮蔽的叶片同时摘下,也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滴上碘酒以后,没有遮光的叶片变成蓝色,而遮光的叶片显现黄色。这说明植物要制造淀粉,必须借助阳光。提问:根据上面的资料,你能说说朱里斯萨克斯的实验探究结果和结论吗?结果: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植物要制造淀粉,必须借助阳光。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转承:那么我们现在来重走科学家的实验探究
6、之路,我们来重新做这个实验,来感受“光合作用”发现之谜的科学探索过程 和科学家们所付出的努力。活动二: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来源:学优中考网实验目的:选用器材:探究实验:(一)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吗?)(二)做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没有光不能制造淀粉)(三)实验:1、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 2、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你是如何来设计实验的呢? 可以根据朱里斯萨克斯的 探究过程来设计。3、过程:(1) 暗处理;(2) 叶片部分遮光:(3) 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变化(4) 酒精脱色: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
7、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即将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加热。(5) 清水冲洗,滴加碘液;(6) 显色:要静置一段时间。那好,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们自己的设计来安排实验。要注意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思考每个实验过程设置的理由。最后将实验结果填写在纸上。4、思考:为什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对叶片进行遮光的目的是什么?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有什么意图?D 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变化吗?E 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叶片上行不行?F 为什么用隔水加热的方法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G 怎样判断叶绿素完全溶解到酒精中?叶片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H
8、 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叶片?I 向叶片滴加碘液有什么用途?J 为什么显色要稍停片刻?来源 :学优中考网 xYzKwK 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掉碘液?5、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未遮光的部分呈(兰)色,说明(有淀粉)产生。遮光的部分呈(黄褐)色,说明(没有淀粉)产生。得出结论:绿叶 制造 。(三)拓展思考:如果把染色后蓝色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你学到的知识,你觉得叶肉细胞中哪个结构被染成蓝色?A 细胞核 B 液泡 C 叶绿体 D 线粒体展示:叶片黄白色和蓝色部分制成的玻片标本。识别染成蓝色的叶绿体。(四)小结1.学生谈收获与体会。2.对于本实验步骤的设计你还有哪些建议?3.教师引
9、领学生再一次审视实验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几个字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有哪些? (绿叶、光、有机物。 )4、视频: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意义。(五)趣味分析题练习 1、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 该实验首先要消耗掉叶片内的有机物,通过图 (填序号) 所示步骤可达到此目的;(2) 设置对照实验:用不透光的黑只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如图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经过图 4 所示的步骤处理后,叶片未遮光部分 ,原因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 。 2.实验过程如下:1)选一盆银边天竺葵, 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不透光的纸
10、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 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46 小时,再剪下此叶片, 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 A、B、C 三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2)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 经热水浴脱色。 3)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4)将漂洗过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 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l)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某溶液是_。叶片在这种溶液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 。(2)在 A、B、C 三个圆片中,变蓝的是_,不变蓝的是_。(3)为了证明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 A、B、C 中的哪两项?光合作用需要光:_
1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_。(4)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的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_。(5)A 叶圆片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2.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 然后再测量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_。(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下光合作用效果好?原因是什么?(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_。(4)根据统计表分析,大棚生产时,为了增强光合
12、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采用了人造太阳光具,应选择含_和_较强的光具。六、教学体会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讨论、完善实验计划直至最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是由过去的“台前”走到现在的“幕后”,做一个“导演”,安排好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观众变为实际参与者。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还关注起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在
13、教师宏观调控下,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体自养的营养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
14、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二)新授探究实验过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审视探究课题,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设置对照,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然后, 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如:a.以光作变量进行方案设计(选择天竺葵作材料)。探究:绿叶只有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以绿叶作变量进行方案设计(选择银边吊兰作材料)。探究:植物的绿叶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有
15、光的情况下银边吊兰的银边(无绿色)部分是否也进行了光合作用。 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2.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
16、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组织讨论,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的方式,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通过对计划的讨论和完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3)树立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4)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精彩自我的舞台。5)教师多元评价,适时评价,为学生找到一个亮点,给学生一颗自信的种子,一个伸展的空间,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来也许他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实验。 a.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特别提醒:1)实验时,要胆大心细,注意安全。来
17、源:学优中考网 xYzKw2)实验开始,要先放好实验装置,再点燃酒精灯。3)实验结束后,要先撤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将大烧杯连同内部装置一起取下。4)使用酒精灯不能近距离围观。b.录象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来源:学优中考网c学生分组实验:来源:学优中考网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2)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 d各组派代表公布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相应的结果填入表格内。实验材料暗处理照射时间结果:天竺葵暗处理 4 小时:天竺葵不处理 4 小时:银边吊兰暗处理 4 小时:银边吊兰不处理 4 小时:e不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
18、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3)天竺葵和银边吊蓝的绿色部分均能变蓝,银边吊兰的白边部分没有变蓝.说明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绿色部分(即含叶绿体部分)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三)小结1.描述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2.对于本实验步骤的设计你还有哪些建议?3.教师引领学生再一次审视实验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从十个字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
19、绿叶、光、有机物。4.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概念。课题 第四章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重、难点和关键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难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关键:通过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及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教师来源:xYzkW.Co
20、m来源:学优中考网盆栽天竺葵,不透明的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教学来源:学优中考网 准备学生 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含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光合作用这个名词同学们并不陌生,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及其意义,同学们相对就要模糊一些了。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揭开光合作用的面纱。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讲授新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根据实验步骤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将植物提
21、前放在暗处一昼夜?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有什么好处?3、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有什么意图?4、为什么要照射几个小时?5、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6、为什么要隔水加热?7、为什么要使叶绿素完全溶解到酒精中?8、怎样判断叶绿素完全溶解到酒精中?讲授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并分析回答;学生未问到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引导学生回答。其中5、6 两个问题实验做完后,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理解实验设计者意图,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1、分小组针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2、分小组针对实验步骤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含教学内容)
22、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9、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叶片?10、向叶片滴加碘液有什么用途?11、为什么要稍停片刻?12、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掉碘液?13、我们通过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已经大致理解了实验设计者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所注意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接着我们通过实验去检验它。实验桌上除了书中提到的设备,还有锥形瓶和棉花,同学们可以在小烧杯和锥形瓶间任选其一,做本节课的实验。请同学们做实验时思考:1、为什么选择小烧杯或锥形瓶?2、对实验步骤进行评价,有无建议?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1、使用酒精灯不能近距离围观;2、实验前要先放好装置,再点酒精灯;实验结束要先撤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取下大烧杯。现在我们来回答未解决的两个
23、问题:1、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2、叶色为什么会变蓝?3、遮光部分变蓝还是未遮部分变蓝?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它们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本实验题目,它显示了做好本实验所需的基本条件,你能说出来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光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有机物三、小结反馈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小组内的同学配合默契,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这次的实验我们除了
24、书中提供的仪器外,还为大家提供了锥形瓶,谁来评价一下锥形瓶或烧杯的优劣?我想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设计者的意图,你从这个实验设计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呢?针对这个实验的步骤,你还有什么建议吗?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叶片被遮盖部分滴碘液后的形状与遮盖物一样,那我们可不可以对遮盖物的形状进行设计呢?你有哪些想法?为学生提供锥形瓶,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及积极改进实验的意识。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锥形瓶中未接触酒精的叶柄叶绿素消失,引导学生理解酒精具有挥发性,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得出结论。介绍光合作用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实验课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总结,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思考问题。思考并回答,理解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记忆、理解自由发言自由发言自由发言作业设计 请你设计探究实验“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