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27 订鬼.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0895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27 订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27 订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27 订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 *订鬼【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重点)2学习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重点)3学习王充的朴素唯物论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难点)【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人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象出来的,大家如果

2、不信,就请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了。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初 读 课 文 , 疏 通 文 意 。1了解作家及作品。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 人,东汉( 朝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他批判“天人感应”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精气”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本文选自论衡订鬼篇,订鬼即 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的意思。论衡是王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里,讨论到了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

3、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给下列生字注音:寝衽(rn) 传曰(zhu n) 庖丁(po) 箠(chu )椎(chu ) 绳 (m) 鬼见(xi n)(2)通假字: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案” 通“按”,按着。)(3)多义词:之 非 人 死 精 神 为 之 也 (代 词 , 鬼 。)皆 人 思 念 存 想 之 所 致 也 ( 用 于 主 谓 之 间 , 取 消 句 子 独 立 性 。))为 非 人 死 精 神 为 之 也 (变 成 。)然 得 而 腊 之 以

4、为 饵 (当 做 。))夫 来源:学优高考网则 梦 见 夫 人 据 案 其 身 (代 词 , 那 。)夫 精 念 存 想 (句 首 发 语 词 , 无 义 。))自 身 自 疾 痛 (自 然 。)自 吾 氏 三 世 居 是 乡 (自 从 。))用 俱 用 精 神 (因 为 。)给 其 食 用 (费 用 , 资 财 。))(4)古今异义词:觉见卧闻(古义:睡醒。今义:睡觉。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古义:那人。今义:尊称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凡人不病则不畏惧(古义:大凡人们。今义:平凡的人,普通人。)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古义:欣赏,玩味。今义:玩耍。)(5)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生

5、重病)暮卧则梦闻(做梦)3再读课文,疏通全文,翻译下列难句:(1)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形成的,都是人们想象造成的。(2)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来源:学优高考网(3)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生病痛苦产生恐惧,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4)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大白天就看见鬼出现,夜晚睡觉时就在梦中听见鬼声。(5)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一个人躺在空屋里,如果心里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知 识 板 块 二 细 读 课 文

6、, 深 层 感 悟 。4对于“鬼”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5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开篇提出论点后,用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接着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紧接着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

7、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最后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有理有据,层层递进,分析透彻。6.作者是如何妙用修辞手法的?(1)运用设问。在开头提出论点以后,就用了设问句“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第二段第一句“何以效之”,以设问起,接着就以古书内容作答。这个设问句不仅把上下文连贯起来,而且增添了文采和生动性。(2)运用排比。如:第三段“初疾畏惊见鬼之击”,环环紧扣,逐次递进,把幻觉因病人病情发展而变化的景象,犹如电影一般映现出来,具体形象,有力地证明“鬼”确是病人“存想虚致”而绝非实有的道理。第四段:“夫精念存想口言其事。”这三个分句还

8、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环环相扣,逻辑关系严密;构成排比句,气势贯通,明快流畅,再次强调了“精念存想”所产生的幻觉。知 识 板 块 三 再 读 课 文 , 拓 展 运 用 。7作者是怎样看待鬼的?对当时流行的认识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种观点的现实意义。当时流行的认识是“人死为鬼”“人死精神为之”,认为鬼是存在的。作者则说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非人死精神为之”。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人死了,生命便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前就否

9、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8同样是写“鬼魂”,说说下面几句古诗与迷信中的鬼有何不同?(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三首古诗中的“鬼雄”“阎罗”“毅魄”都是作者借鬼神故事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定意志,不同于迷信中的说法。来源:学优高考网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对应第13题)知识板块二 细读课文,深层感悟。(对应第46题)知识板块三 再读课文,拓展运用。(对应第78题) 来源:gkstk.Com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当堂演练】和【课后检测】见名师测控。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来源:gkstk.Com1这节课我学会了:2还存在的疑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