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守恒定律集备教案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关键词语,用化学反应实质及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析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学过程:【复习与提问】1、回忆两种变化并举例子
2、说明 2、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小结学生的回答】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问题导入新课】化学反应前后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肯定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变化吗?【学生预测】 【讲述】预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先来回顾下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投影 5)【设计实验方案】阅读课本 P111(实验 4-7) (实验 4-8) (实验 4-9) 【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学生活动】阅读 P112“
3、操作指引”并回答问题(投影 6)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A 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B 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汇报】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展示课本实验结果】 (投影 7)【讨论与交流】在(实验 4-7)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分析(实验 4-7) (实验 4-8)反应前后分别测的是哪些物质的质量和?应要一哪个实验为依据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投影 9) 、 (投影 10)【教师小结并设问】 应选择密闭的容器来探究,结果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不变。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科学家们经过许多年,选用不同的化学反应
4、,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发现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把它作为了一条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师生一起巩固定义并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备注: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投影 11)【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几点说明(投影12)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5、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讲述】 可以从微观角度来理解,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展示】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投影 13)【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即原子的“三不变”。【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投影 14)(投影 15)【讲解】教师结合例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应用:1、解释现象 2、推断物质组成 3、确定物质的质量(投影 19、20)【课堂内容总结】(投影 21)【当堂巩固练习】(投影 22、23)1、反应 A+B=C+D 中,已知 2 g A 和 5 gB 参加了反应,生成了 4 g C,则有_g D 生成。 2、加热 10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 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3、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 CO2 和 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元素,可能含有_元素【板书设计】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二、质量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解释一些实验事实3、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进行有关计算【布置作业】练习册 P57-58 课堂预习和当堂训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