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本课生字词注音释义。2.从资料或网上查阅有关科举制度和儒林外史 ,以备课堂交流。3.勾画并摘抄文中精彩的刻画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2. 品味辛辣嘲讽的语言;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加深对封建科举制度
2、的腐朽与罪恶的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常说的人生的四大乐事是什么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对了,这里的“金榜题名时”正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情况。究竟命运的巨变带来的是悲还是喜?让我们一同走近一位已近垂暮之年的中举者范进,看看他中举后有何表现?(板书:范进中举)2.走近作家、作品师:本文选自哪部书,作者是谁,谁能介绍一下?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 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以犀利的笔
3、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及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的形象。该书塑造了一个有名的吝啬鬼形象 。吴敬梓(17011754) , 代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著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长篇讽刺 严监生 清儒林外史 )二、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中举( ) 带挈( ) 作揖( ) 腆着( ) 长亲( )相公( ) 行事( ) 醺醺( ) 啐( ) 嗑( )拙病( ) 兀自( ) 桑梓( ) 绾( ) 攥( )解元( ) 锭子( ) 轩敞( ) 商酌( ) 名讳( )2解释下列词语:
4、不省人事: 火候: 烂忠厚: 狗血喷头: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权变: 果不其然: 见外: 桑梓: (不明白人事。省:醒悟,明白。原意指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本文指写文章的功夫。过分忠厚。比喻把人骂得一塌糊涂。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随机应变。果然不出所料。当作外人看待。家乡)启思: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 ,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 “华居”等。所以,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关于科举考试
5、什么是科举制度?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正式科举考试要经过哪三级?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什么?(隋朝 乡试、会试和殿试 解元、会元、状元)课件展示:名称简介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
6、、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 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
7、时已是 54 岁了,从 20 岁到 54 岁,他整整考了 35 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如下:1速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提示:概述故事时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即可。一个中心事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两类人物变化:范进和周围的人(包括胡屠户、众乡邻、张静斋) 。应围绕范进中举,讲述中举前后各色人
8、等的变化。2. 浏览课文,梳理故事基本脉络。 提示:课文围绕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一中心事件,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哪两部分?(时间)明确:第一部分(l2 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情景。第一层(35):范进上集市卖鸡和喜极而疯。第二层(610):胡屠户治疯。第三层(1112):张乡绅拜会,屠户受赠。四交流研讨,分析形象出示导学任务:精读课文,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要求:用笔勾画出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以及描写范进的有关语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设计两道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和感知范进形象的问题,分析讨论,相互交流。提示:
9、可抓住范进中举时的表现,以及中举前后范进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和众人的变化,尤其是胡屠户的变化去设计问题。预设问题:1.范进中举前后其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怎样?(中举前:范进家境十分贫寒:住茅屋,吃小菜饭,不知油腥味;乡试无盘缠,断粮三日,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常被胡屠户辱骂。可见地位卑微,受人歧视。 中举后:范进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邻人殷勤送礼,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既送银两又赠房。范进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众乡邻尊称其为“范老爷” ,胡屠户称他为“文曲星” 、 “贤婿老爷” ,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联谊。 )启思:在如此的家境下,他还是偷偷地参加了乡试,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热衷功名,沉迷
10、仕途,期望借此改变命运。 )来源:学优高考网2. 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 ;中举后,范进称胡屠户为“老爹”,称呼的变化反映了范进心理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他的虚伪、世故。3.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标出最能反映他中举心情的一句话。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 “噫!好了!我中了!” 读出范进惊异、狂喜的复杂感情。 )4.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
11、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5.范进得知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范进人到老年才中了秀才,他内心压抑已久的欲望与不平、失败与屈辱在一刹那间突然强烈澎湃起来,无法承受,故喜极而疯。范进的喜极而疯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师提问:你能自主评价一下范进吗?(自主思考 2 分钟后,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 1:认为可怜。范进热衷功名,沉迷仕途不是他个人的错,而是社会的错。学生 2:认为可鄙。范进三十五年无休止地参加科考,
12、家里已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却还只沉迷功名,可谓利欲熏心。中举后,他判若两人,圆滑世故,丑态让人作呕。学生 3:认为可悲。范进中举实为“大悲” ,他将三十多年的宝贵年华都浪费在科举上,三十五年的折磨与摧残扭曲了他的人格, “疯”就是其人格扭曲的极端表现,实在可悲、可叹。学生 4: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 54 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中举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使他惊喜得发了疯。他是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师小结: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
13、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五检测点拨:1.儒林外史是一部 体长篇 小说,作者 ,字敏轩,安徽省全椒人, 小说家。章回 讽刺 吴敬梓 清代2.课文写范进喜极而疯和胡屠户等人对他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主要是讽刺什么?点拨:主要是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制度就去了许多读书人和社会上其他阶层的人的灵魂。3.文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
14、用意?点拨: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4. 学了本文你觉得范进在士林中算不算是一个老实人?为什么?点拨:不是老实人。他热衷功名利禄,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从中举之后,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小结: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六布置作业1 阅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勾画出来,思考用了哪些手法?2.观看电影范进中举 ,比较与课文的异同。3.假如你是范进,假如人生可以重来,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将怎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