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5(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与评价。诗中“梦境”的内涵,历来说法不一,中学生 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好引导。 【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 诵读为主,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 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 诵读为主 相结合 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 一遍诵读都有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魅力,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情感。 一遍诵读都有任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刚才大家给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一些亳州的
2、名人,我们都感到亳州真是 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大家欣赏一幅对联(课件展 示) 。大家齐读。 生齐读: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 名直欲占千秋。 师:谁能告诉我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生 1:李白。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生 1: “诗中无敌” ,说明他的诗歌写得很好。 “酒里称仙” ,说明他爱喝酒。 还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是关于李白的典故。 师:很好,我想请一位同学详细讲讲“殿上脱靴”的典故。 生 2:李白在长安时,有一次喝得大醉,在金銮殿上,当着皇上的面让宠臣 高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亲自捧砚来请他作诗,很潇洒,不过,也正因为
3、这样得罪 了很多人。师: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到宫廷之后, 依然不改傲岸不屈的个性。这样一位品行高洁的诗人当然不会受到权贵们的欢 迎。仅仅过了两年,李白就遭受排挤,离开京城,他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之后, 准备南游吴越。在和东鲁的朋友告别时,李白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板书) 。我们将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 师:我们首先进行第一遍诵读,这一遍诵读的主要任务是(投影) : 第一遍诵读 读准字音和节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指定学生读) 1 2鉴赏诗歌的艺术
4、特色 师:他有没有读的不准的音呢?生 1: “越人语天姥” “语 ”应读三声,他读作四声了。 ,师: “语”是个多音字,可以读四声的。你为什么认为这里不读四声呢? 生 1:这里是“告诉”的意思。 师:作“告诉”解应该读几声?生 1:四声。 师:那,他读对了呀。 生 1:哦,是对了。 师:对了吗?是作“告诉”讲吗?“越人告诉天姥山”吗? 生 2:不是,应该是“越人谈论天姥山 ”“语”作“谈论 ”解,读三声。 。 师:很好,请在课本上注音。还有别的错误吗? 生 3: “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他读成四声了,应读三声。当“蛮横”解 , 才读四声,这里是“横插”的意思。生 4: “须行即骑访名山” “
5、即”应该是二声。 , 师:对。还有一个字要强调一下, “惟觉时之枕席”的“觉” ,有的教科书上 注音为“jio” ,有的教科书上注音为“ju” 。我们就按照现在使用的教科书 读作“jio”吧。两个读音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睡醒” “jio”是古音。 。 第二遍诵读:读懂文意 师:好,刚才谈的是注音。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生 1: “天姥连天向天横” ,山是插到天上去,为什么用 “横”?应该用“竖” 。 师:是吗?谁给大家做个解释? 生 2:我感觉用“横”更见出天姥山的壮阔和高远。 师:是的,这里其实还有押韵的考虑。生 3: “青冥浩荡不见底” ,我们一般都说大海不见底,这里怎么说天也不见 底呢?
6、师:为什么天也可以不见底?谁告诉大家? (约等半分钟无人举手)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想象丰富。他现在已经站在什么角度看天了? 生 4:他已经登上了天姥山,在天上俯视,所以说“不见底 ” 。这样说更有 诗味。 师:很好。刚才大家提的问题并不是不懂字面的意思,而是对诗歌的语言感 到新奇。这一特点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谈到。 师:我们一起再把诗歌读一遍,这一遍诵读的任务是(投影)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 “ 、梦 、梦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 梦( ) 梦( ) 梦( ) 。 、 、 ” (学生齐读) 师:谁来试一下? 生 5:第一段是“梦论” ,第二段是 “梦游” ,第三段是 “梦醒”
7、。 (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 6:我认为第一段应该是“ 梦因” 。 师:大家看是“梦论”好还是“梦因”好? 生(多数) “梦因”好,这里谈的是做梦的原因,并不是议论梦。 : (教师改板书为“梦因” ) 生 6:第二段我概括为“梦景 ” 。师: “梦游”和“梦景”选哪个?生 7:我都不选,我概括为“梦境” 。 (其他学生表示同意,教师服从多数,改板书为“梦境” ) 师:其实第二段刚才大家概括的几个都不错。第三段?用“梦醒”行吗? 生 8:我觉得应该是“梦感” “梦醒”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师:好,我同意,就用“梦感”吧。 (改板书为“梦感” ) 第三遍诵读:读出心得 师:下面进
8、行第三遍诵读,任务是(投影) 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诵读) 师:找个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 1:我喜欢“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 对着天姥山却要东南倾,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 师: “更见出天姥山的高大” ,这是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呢? 生 1:衬托。 师:很好,大家可以记在书上。这一句还有别的修辞手法吗? 生 1:夸张。师:对,也可以写在书上。还有喜欢别的语句的吗? 生 2:我喜欢第二段, “熊咆龙吟殷岩泉 ”一直到“訇然中开 ” 。师:你读一读吧。
9、 (生读)师:读得不错。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生 2:这几句从优美的景色突然转到惊心动魄的描写,用了一些短句,气势 磅礴,笔力千钧,令人目不暇接。 师:用了哪些短句呢?你能不能读出来你所说的那种磅礴的气势? (学生读“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师:读得很好啊。不过老师觉得用了短句上下文反而不整齐了。我改一下, 大家看是不是更好。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裂缺霹雳丘峦摧,洞 天石扉訇然开。 ”不是更好吗?多整齐。 3 生 3:我认为你改的不好(笑声) 。因为诗人把字数变了,也就是一种情境 的改变,表达的情感也随着改变了。改变句式,更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师:分析
10、得真好。这是首古体诗,所以句式参差多变,句子长短变化是和感 情联系在一起的。 生 4:我喜欢最后几句。 师:你读一读吧。 (生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声音很大) 师:你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声音读呢? 生 4:因为这一句清楚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一身傲骨,一身正气,不为黑暗 势力所屈服,所以要读出气势来。 师: “一身傲骨” ,好,写在书上。你再把这一句读一下,读出这种气势来。 (学生放情朗读,掌声) 师:还有没有别的语句自己喜欢? 生 5:喜欢“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作者用了丰富的想 象,霓可以为衣,风可以当马,很有意思。 师:分析得好。不过“丰富的想象”“丰富”
11、两个字还不足以概括李白 诗歌的特点,换两个字试试。 生 6:奇特,奇特的想象。 师:可以,写在书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再分析别的语句了。刚才同学 们发言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白对自己的梦,一开始十分向往, “我 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心情多么急切!可是,刚进入梦境,李白却 又惊醒了,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那么, 。 这个梦, 到底有什么内涵呢? 这个问题有难度,老师需要请教大家。 (投影:梦为心声。关于李白的梦,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李白向 投影:梦为心声。关于李白的梦,历来有两种看法。 投影 往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种认为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你怎
12、么看? 往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种认为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你怎么看?) (学生讨论)生 7:我同意第一种观点,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因为李白一直向往, 一直有追求,现实中实现不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理想用梦的形式表达出来。 师:这是他的观点,有别的看法吗? 生 8:我同意第二种观点。这是李白宫廷生活的反映。刚开始李白十分向往 这种梦境,这正和李白当年十分向往长安生活一样,想到宫廷中一展自己的宏伟 抱负; 两年后就被排挤出来, 这和最后一段 “古来万事东流水” 的说法是相同的。 师:有道理。哪位再补充? 生 9:我也是同意第二种观点。如果我们能结合诗人的经历的话,就会更赞 成这种观点。 “身
13、登青云梯” ,这就让人想到“青云直上”这个成语。想当年李白 被唐玄宗一下子提拔到御林院, 4 师:是翰林院。 生 9:对,提拔到翰林院,也算得上青云直上了。后面对梦境的描述,像“霓 为衣兮风为马”那些句子,可以看做是帝王奢靡生活的反映。政治千变万化,李 白遭受了不公,被赶出朝廷,所以很快又“忽魂悸以魄动”了。从最后一段的情 感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梦最后是厌恶的,由一开始的向往到最后的厌恶,这和 李白被排挤出宫廷后的心情一样。当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 ,最终是“使我不 得开心颜” ,最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重新振作起来了。 师:很好,杜航宇同学知道的知识很多。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
14、们 都不是李白,对梦境的理解也只能见仁见智,刚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不过老师 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梦是李白向往的理想境界,他为什么最后会感到害怕呢?这 不好解释。所以,老师倾向于认为梦是李白短暂的宫廷生活的反映,因为李白对 宫廷生活, 就和对梦中的景象一样, 有着矛盾心理, 他是既向往又厌烦。 可以说, 这首诗,是李白理想与现实碰撞而发出的耀眼的火花。 师:李白对宫廷生活本来是非常向往的,当他刚刚得知自己将要到皇宫去做 翰林供奉的时候,他非常兴奋,曾经写下一句诗描写当时的心情: “仰天大笑出 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中哪些语句也表现了这种 兴奋、向往的心情? 生 10: “我
15、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师: “一夜飞度 ” ,心情多么急切!李白就这样兴冲冲地赶来之后,发现这里 并不是想象中的仙境, 这里并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相反, 这里是灯红酒绿, 这里是勾心斗角,这里让人心惊胆战: “熊咆 ” (生齐: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师:同学们,志向远大、品行高洁的李白,能在这里呆下吗? 生齐:不能。 师:当然不能,那么,李白怎样做才能永远留在朝廷?生:需要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才能留在朝廷,但李白绝不会这样做。 师:是的,李白只要稍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就可以留在朝廷。但李白虽然 向往长安生活,他却不会低头。这个梦境,反映
16、了李白一种矛盾心理。 (板书:矛盾心理)第四遍诵读:读出情感 师: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为名利失去人格,压抑个性,丢掉自由!他蔑视权 贵,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呼喊!李白就是李白, 他凭着一根傲骨,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仅仅是 一首诗,它是李白敲击自己的铮铮傲骨发出来的金玉之音!老师本来给大家准备 了名家的朗诵 (投影:听名家范读,体味如何用诵读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并尝试有感 投影:听名家范读,体味如何用诵读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 投影 5 情地背诵诗歌。 ) 情地背诵诗歌。 但是讲到这里,老师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自己来朗诵这首诗歌,我的朗诵 当然
17、不如名家朗诵得好,也没有准备配乐,但老师非常崇敬李白,我想用声音表 达对这位浪漫诗人的敬意。(教师深情朗诵,掌声) 师:谢谢!下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把诗歌读一遍。 尝试背诵 师:大家读完了,请用一分钟的时间默想一下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师:我们尝试背诵诗歌,背不熟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 (学生齐背,多数学生能够背诵。 ) 师:同学们,时间过去了将近 1300 年,在这样一个初春的上午,李白的这 首诗又一次被我们吟诵。老师想,再过几十年,也许我们会忘记今天这节课,会 忘记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但是,我想,我们不会忘记李白铿锵有力的呐喊, 不会忘记李白傲岸不屈的灵魂!也许,很多年后,当遇到挫折的时候
18、,我们还会 想起这首诗,还会像今天一样,大声的吟诵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背一遍最后一 段,让李白的呼告在我们心中回响。 (学生齐读。下课)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问题 1:本节课是如何完成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的? 问题 2:本节课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问题 3:本节课对你的诗歌教学设计的启发是什么? 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y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 ,云霞明灭或可 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 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n)溪。谢 公宿(s)处今尚在, 渌(l) 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zhu )谢公屐(j ),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 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y) ,水澹(dn)澹兮生烟。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 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 n)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 )。惟觉(ju)时之枕席,失向来 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 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