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彩一课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 于伟艳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听”,对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失去“听”,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就缺失了双向交流的可能,语言交际会因此失去意义。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听、说、读、写在人们的语言使用中各占的时间比例一般是:听 45%,说 30%,读16%,写 19%,由此可见听的能力在语言交往中的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加拿大学
2、者范德格里夫特(L.Vandergrify, 1999)认为,成功的策略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的效率。如何才能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有效策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呢?本文尝试通过对英语(新目标)7A Unit9 Section B 第一课时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来源: 学优中考网 xyzkw一、案例背景英语(新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需要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一套英语系列教材。纵观这套教材不难发现,英语(新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有三个听力训练环节。七年级上册 module 9 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围绕电影这
3、一话题,听对话,完成听填任务;并仿照听力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目标语为: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I (dont) like because 这一课时旨在以听力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拓展有关电影的话题,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二、案例分析与反思1. 注重仿读,弱化语音障碍。教学过程实录一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T: Look! Whats the name of the movie? (展示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海报)来源:学优中考网Ss: Finding Nemo! (有学生开始兴奋。)T: Do you like it? Wo
4、uld you like to have a watch?Ss: Yeah! (学生应答十分热烈。)T: Teresa and Kitty, could you please dub it for us?Teresa: Please, waitwait! Where are you going? Kitty: Im sorry. (两位学生开始为动画片片断配音。结束后,全班同学热烈鼓掌,部分学生的眼中闪出羡慕的光芒。)调查显示,语音障碍是阻碍学生听力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七年级上册预备单元起,我就要求学生对听力内容进行仿读与背诵,并特别强调学生对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音的弱化和同化、连
5、读以及不完全爆破等发音技巧的了解与模仿。Teresa 与 Kitty 两位学生曾在英语模仿朗读比赛中获奖。我特地邀请她们做配音表演,意在让她们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仿读的典范,激发全体学生的竞争心,促使其认真自觉地进行仿读训练。2. 创设轻松氛围,扫除情绪障碍。教学过程实录二T: Excellent! Teresa and Kitty have done a good job! Boys and girl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播放动画片冰河世纪的片断,为学生提供配音资料。这个片断画面轻松、诙谐,对白简单易懂。)Ss: Whe
6、re is the baby? (学生在看过一遍片断之后开始尝试为片中的老虎配音。学生由最初的对不上口形到完全地融入情境之中,前后共重复了五遍。最后有许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去模仿老虎的语调与婴儿的哭声,甚至开始手舞足蹈地模仿老虎的动作。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效果。)学生集体配音的电影片断仅包括两句简单的台词,十分简单。让学生配音,不仅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更重要的是舒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不很自信,每逢听力活动都易产生焦虑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习
7、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过程中,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头一道障碍。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 所以在这节课的导入阶段,我特地选取了一个轻松、易懂的电影片断让学生模仿,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套心理按摩操。学生心中潜存的焦虑感,在一次次地大声模仿中被宣泄与释放了。来源:xyzkw.Com来源:xyzkw.Com3. 强调预测,养成良好听力策略。教学过程实录三T: Look at this picture. Are t
8、hey watching a movie, too? (展示听力对话中人物 June 与 Edward 的照片。)Ss: No, theyre talking. T: Yes. Bu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我故意停顿两三秒,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Lets listen. (播放听力对话的前三句。)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Ss: Theyre talking about movies.T: What kind of movies do they like? Can you guess? Ann:
9、 They like action movies. (Ann 一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这次她居然抢在前面举手发言,我感到很欣慰。导入时的心理按摩操真得很有效果。)Harley: He likes cartoons.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Linda: I think June likes Beijing Opera.T: Really? ( Linda 碰巧猜对了答案。但我对此不做肯定的评价,让预测活动继续进行。这样做,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保证其后听力活动的有效性。)Emily: They like documentaries. Teresa: I think they do
10、nt like documentaries because theyre boring. T: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who gets the right answers. Please draw smiley or angry faces in the chart while listening. 在听力活动的第一个步骤中,我只安排学生听对话的前三句,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对话主题。这对预测对话内容有着重要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语言交际中,“听”,不是被动的感知,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而是一个主动的解码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构建。在它诸多微技能中,预测能力
11、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信息的获得并不仅仅通过简单的输入词句结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利用现有知识,结合讲话的具体环境和讲话者之间的关系等隐含线索对即将输入的新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来实现。因此,听前预测是学生听力能力训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如果学生在听前没有任何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线索,预测会变成漫无目的地瞎猜,只能形同虚设。所以我向学生提供了对话者的形象与声音信息。在此情境之下,学生做出的猜测才有可能是有意义的,才有可能在听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4. 利用合作学习创设积极的重复听的机会,提高信息锁定能力。教学过程实录四T: Why do they like or not l
12、ike these kinds of movies?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 with the words given. (在听填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脸色凝重,眉头紧锁。仅有各别学生是成竹在胸的样子。显然这个听力任务有一定难度。)T: Please share your information with your partners. (学生们的脸色开始阴转多云,紧张的心情有所放松,并马上进入两人合作的校对活动。)T: Now, lets listen again and find out who gets more right answers, you
13、 or your partner. (学生再次开始听填、校对。这时的课堂显得特别安静,我能体会到全体学生都在异常专注地听。在听力内容快结束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或会心或得意的微笑。)T: Now, who can give me the answers? (此言一出,马上有学生举手响应。)此处听力活动要求较高。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在录音材料结束后马上进行答案的校对,而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答案。并再次播放录音,给学生重复听的机会,最后再进行答案校对。在第一次的听填过程中,学生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在产生了焦虑感与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泛滥开来,会挫伤学生听力训练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时
14、及时地提供重复听的机会可降低听力难度。但如果不注重调整学生心态,只机械地重复播放听力材料,就会失去重复听的意义,甚至会强学生的挫败感。这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此,在重复听时创设积极有效的听的心理环境,十分必要。在听第二遍之前,我安排了两人小组活动。学生在信息分享的过程中互教互学,彼此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同伴的肯定与帮助,从而重新树立了听的信心。并且,当学生带着分享后的新信息重新去听语篇时,会因为急于知晓真正的答案而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更主动积极地锁定信息目标。学生捕捉语篇信息的能力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5. 依靠口头训练,检验与促进语言的吸收与听力能力。教学过程实录五T: How m
15、any students like Beijing Opera? Hands up! (根据学生回答,将全班分成两组,准备列举理由。)T: You have three minutes to list the reasons why you like or dislike Beijing Opera. The more, the better.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T: Now you have three minutes to show your reasons. Its a free talk. Ready, go!来源:学优中考网Jack: I dont like Beijing Op
16、era because its boring.Coco: I like Beijing Opera because it has beautiful clothes.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Mike: I dont like Beijing Opera because its difficult to learn.Peter: I dont like Beijing Opera because I like pop songs.Emily: I like Beijing Opera because I want to learn it. (在整个列举理由的活动环节中,学生们
17、争先恐后,情绪高涨。听力材料中的语汇与句式被高频率地使用。当我宣布结束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在讨论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填表格对听力内容进行复述,进一步熟悉听力语篇中的句式与语汇。然后再利用 June 喜欢京剧这一信息提出话题,自然地转入有关京剧的讨论。讨论之前,我让学生观赏一些精美的京剧剧照、片断,聆听经典曲目,让学生走近京剧,感受京剧的美,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在活动中可以有效而真实地运用听力材料中所学的语汇与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例举活动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起立发表观点,让一种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的气氛感染每一位学生,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学生在陈述过程中,相互学习着,彼此刺激着
18、灵感的产生。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创造力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看似是一个口语活动,与听力无关,其实不然。它是听力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认识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过程(perceptual processing) 、解析过程 (parsing)和应用过程(utilization)。这三个过程相互交迭、循环往复、不断修正。在应用过程中,输入到听者大脑中的话语意义和听者的现有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于是听者就对整个口头语篇产生丰富的先前知识,并能把先前的知识更好地组织起来,加以更策略地运用。应用过程既是对听力理解力的检测,又是对听力理解力的促进,为听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必须要有口头训练来检验与促进语言的吸收与思维能力(即听力能力)的发展。唯有听的语言输入活动之后,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出活动,听力教学活动才算完整、有效。三、结语每一次的课堂听力活动都是一次很好的听力能力与策略的培养、训练过程。教师绝对要认真对待,精心设计,以优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学习方法与习惯,促进其听力能力的发展。=3060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