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1894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台湾政党政 治发展及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文选题背景,2008年台湾执政党二次和平轮替从制度层面上讲:认为台湾通过定期选举而更换执政党是衡量台湾选举政治成熟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实践层面上讲:是民众理性选择投票的结果,论文写作大纲,导论政党政治理论概述台湾政党政治的源起台湾政党政治的转型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生态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结论,第1章 政党政治理论概述,政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政党的本质政党政治的本质,政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1679:英国脱利党与辉格党(保守党与自由党)1824:美国辉格党与民主党(共和党与民主党)19世纪中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19世纪后半期:民族主义和工人阶级政党20世纪初:世界大多数国家出现政党二战后:政

2、党政治在全世界蓬勃发展,政党的本质,从政党的政治组织功能:由个人或其他团体为了在政治系统内,通过控制政府或影响政府政策以期行使政治权力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从选举对于政党的意义:政党是为了在政治系统中通过选举或革命手段,以取得和行使政治权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集团。 从政党挑选候选人的功能: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它所提出的候选人担当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 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是阶级社会中特定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具有明确的政治主张,是为了夺取政权,保持政权和行使国家权力而开展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政治的本质,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政党政

3、治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王韶兴:“我们可以把政党政治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政党掌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第2章 台湾政党政治的源起(1949-1972),台湾政党政治源起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二元选举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台湾政党政治源起的历史背景,在经济上:台湾经济瘫痪使得国民党陷入全面危机在政治上:“二二八”事件造成的省籍矛盾导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在“外交”上:美国采取“袖手旁观”政策使国民党面临“外交”上的孤立,这一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国民党建立起“党国一体”的威权体制“中央民意代表”和“总统”终身化在“戒严”体制下严禁组党和“台独”活动,“二元选举体制”的

4、结构性缺陷,“二元选举体制”:封闭“中央”层级选举,开放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一把双刃剑:巩固社会基础,收揽民心,安抚地方势力和减少统治成本 ;造就了本土色彩浓重“台湾人”,成为国民党威权一党制掘墓人,第3章 台湾政党政治的转型(1972-2000),台湾政党政治转型的背景分析蒋经国主政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1972-1989)李登辉主政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1989-2000),台湾政党政治转型的背景分析,台湾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导致社会结构转变,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迅速崛起党外运动逐渐深入,党外人士呼唤以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取代一党专制,推动政党政治转型美国在其对外政策中加入“民主”和“人权”的因素,迫使台湾

5、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蒋经国主政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蒋经国推动政治改革,弱化威权一党制的色彩,解除“戒严”体制,开放党禁和报禁,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实行“本土化”与增选“中央民意代表”的措施,大量台湾籍人士进入“中央”阶层,李登辉主政时期政党政治的特征,深入推进“本土化”改变国民党的属性,国民党首次分裂出新党推行六次“宪政改革”,“总统”、“中央”层级“民意代表”和公职人员实现民众直选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在野势力迅速崛起,不断改变原有的选举版图,台湾形成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三党鼎立,众多小党参与的多党竞争局面国民党首次出现偏离“一个中国”的政策取向,第4章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生态(2000-今),主辅二

6、元式的政党政治结构国民党的改革与成就民进党的式微与衰落其他政党渐趋泡沫化,主辅二元式的政党政治结构,“蓝绿”是媒体基于台湾政党理念和国家认同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2000年“总统”选举后,亲民党从国民党中分裂,同时由李登辉支持成立了台联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组成“泛蓝”阵营民进党、台联党、建国党组成“泛绿”阵营,国民党的改革与成就,国民党败选的主要原因:分裂与黑金政治国民党的改革:重建党的团结,开放党内民主,搁置“统独”争议国民党的成就: 2008年再次执政,并掌握“立法院”四分之三席位,民进党的式微与衰落,理性选择投票:根据政党施政成绩给予支持或否定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社会经济低迷,失业率较高,民

7、众厌恶了操作“统独”问题导致的社会动荡民进党的“台独”政策致使海峡两岸长期性处于冰点黑金政治较之两蒋时期更甚,其他政党渐趋泡沫化,亲民党渐趋泡沫化新党已届泡沫化建国党已届泡沫化台联党拒绝泡沫化,第5章 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抗主导型的选举体制将使台湾出现两党制结构中间选民日益增多使得政党理念逐渐“向中间靠拢”台湾政党政治将由“形式”民主向“实质”民主渐趋发展,两党制结构,从选举制度上讲:台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选民需要投两票,一票投给支持的立委候选人,一票投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人,这就要求候选人或政党在一地区具有排他性的强大力量。 从选举利益上讲:分裂只能败选,

8、而合作尚有胜选的可能,政党理念“向中间靠拢”,中间选民: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与政党偏好,厌恶负面选举,投票决定因素是政绩表现,投票行为则是拒绝投票或跨党派投票 国民党淡化统一诉求,害怕像新党那样被贴上“卖台”的标签 民进党在选举中尽量淡化“台湾独立”的观念,强调维持台海和平,维持两岸正常的经贸关系,由“形式”民主向“实质”民主发展,普里萨沃斯基:“民主是一个政党在选举中失利的体制”,这种选举满足三个条件,即选前的不确定性,选后之不可更改性和选举的重复性 台湾两次执政党轮替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力推翻民选政府的行为非理性因素严重:政党之间为了否定而否定,缺少包容与妥协,党派林立,党内派系林立,科学决策难以形成,结论,台湾的政党政治源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实行的威权体制,最初经历了蒋介石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以党领政”、“以党领军”、“以党领社”的“党国一体”的威权体制。进而走过蒋经国、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治转型、国民党分裂、党外组党、多党竞争的最初以民主政治为导向的政党政治。从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实现执政党首次轮替到国民党再次执政,期间伴随为数众多的小党衰落与合并组合,台湾以选举和政党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开始确立起来。但与此同时,台湾政党政治中的非理性因素依然严重,比如挑唆族群矛盾、“台独”意识形态、肢体冲突等现象依然存在,构成台湾政党政治未来良性发展的严重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