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之诗歌意境【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 2018 届高三期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过辛稼轩神道 明张以宁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 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岁晚阴符 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 树林。【注】 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 。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阴符:兵书。宰:坟墓。1下列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B. 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
2、志难酬的根本原因。C. 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与不甘。D. 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E. “英雄已尽中原泪”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同。2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 ,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答案】1AE2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作者对诗人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 ,请结合诗
3、歌内容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首先理解引文的意思, “意境苍凉”是指景物构成的情境,考生应找出诗句中的景物,然后进行分析;“情怀悲壮”是指诗人在诗句中流露的情感。诗歌的首联和尾联写景,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气萧森”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 ,抓住“秋云” “青山”“春暮” “杜鹃”等景物,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颔联主要抒发情感,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诗句抒发了对辛弃疾等爱国志士北伐无望,报国无门,空流英雄泪的痛惜,和对南宋最高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北伐,误国误民的痛恨。【河南省八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下
4、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尽:指战争结束。霍嫖姚:即霍去病。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 “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 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 尾联是说军
5、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 “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E.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不免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意。2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江西省四校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 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
6、,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 ,居于正南, “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 颔联中的“早” “秋”两字巧妙点题, “霜威” “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E. 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
7、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4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四川省重庆市南川三校联盟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 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期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哆哆”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真实。5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
8、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造成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 “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能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眼前事物的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友、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6诗歌的
9、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CE2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颔联通过弯刀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3AD4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解析】3试题分析:A 项, “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不当。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
10、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 ,居于正南, “流”指向下行。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D 项, “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不当。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 “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时首先要回忆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秋景
11、,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分析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哪些意象,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找出两首诗意象使用及情感的不同,组织答案就可以了。沁园春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 “霜” “云” “月” “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5AD6第一问: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繁的景象。第二问: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
12、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呼应诗歌标题“对雪”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目要求选出“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 ,B 项, “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错误,是没有好酒;C 项, “对温暖的渴望”无中生有;E 项, “滞留京城”错误,注释中“解送回长安” 。故选 AD。【重庆市巴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 10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
13、嵯峨。【注】腊:腊月,农历十二月。元:通“原” ,原本。巫岫: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写梅花在腊月之前就吐蕊,正月之后开得最多,一“破”官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梅花衰败的姿态,勾起诗人的伤感之情。B. 颔联说诗人虽然明白春光美好,但客居他乡的愁苦实在难以排遣, “以乐景衬哀情”是也。C. 颈联写冬天白雪覆盖大地,雪树同色,江风吹拂,营造出一种温馨、活泼的意境,为最后一联抒情作了铺垫。D. 尾联写诗人远眺,视野被高峻的巫山所阻,难见故园,流露出深深的叹息。E. 全诗虽以“江梅”为题,却以抒写“客愁”为主,巧妙地运用反衬把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
14、的浓浓愁绪表现得十分含蓄、深沉,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请从此诗中举一例分析印证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河北省唐山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小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红蕖:荷花。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3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词的首句中“断” “明” “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
15、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B. “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D.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E. 词的下片写太阳西下,作者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感慨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自4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AC2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主要是指在诗文中的写景,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一般都蕴含了某种感情,即“景中蕴情,情景交融” 。诗的最后两联都有写景蕴情的句子。例一,诗的颈联
16、“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选取“雪、树、风、波”四种意向,描绘了一幅白雪与梅花同色难分、江风吹拂、江上波澜起伏的冬天景色,营造一种静穆、凄冷的氛围,流露出诗人滞留他乡、孤独寂寞的心境,是“景 中蕴情”的生动体现。例二,诗的尾联后一句“巫岫郁嵯峨”是写景的妙笔,表面上是纯写景,描画了一幅巫册高耸入云、高峻险要的画面,实则字里行间蕴含的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高高的巫山挡住了视线,望不到故乡,思乡之情愈发浓烈,未免埋怨起不懂诗人内心的巫岫来了。真是语短情长、回味无穷,与杜诗望岳中“齐鲁青未了”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1试题分析:A“破”字不是写衰败,而是刻画梅花初绽的情态;C 意境不是“温
17、馨、活泼” ,应该是静穆、凄冷。3BD4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解析】3试题分析:B “有声有色”应为“有色有香” ;D“殷勤”是拟人。4试题分析: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 、 “隐” 、 “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 ,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