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先秦诸子散文+.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518808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散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先秦诸子散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先秦诸子散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先秦诸子散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先秦诸子散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部分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总论(1),所谓“先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发(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至于狭义的“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即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前此文学作品遗留不多,讲先秦文学,主要是讲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总论(2),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春秋以前,文学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产生初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口耳相传,

2、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远古口头文学除原始歌谣外,还有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神话的产生,虽然早于文字,但中国文学的“信史”时代,应起于文字发明之后。,先秦文学总论(3),现存最早的可识的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骨上的占卜记录,间或也有少量其他记事文字。 卜辞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散文。其特点是内容简单,形式朴拙,文字省略,不成篇章。但它意味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这类作品,还有易经中的卦、爻辞。易经是系统的卜筮著作。 中国古代文化与巫卜关系至密,散文始于巫卜记事。,先秦文学总论(4),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

3、,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 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诗经是古诗辉煌的开端,为诗歌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楚辞”继诗经之后为中国诗歌史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先秦文学总论(5),尚书是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藏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其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孔子肇始的私家讲学、著述之风推动了散文大发展。代表儒家之文的春秋和论

4、语,是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作品。 进入战国,随着氏族贵族礼制统治的瓦解,一个流品颇杂的新的“士”阶层勃然崛起,打破了先前“学在官府”的垄断,文化学术走向民间。,先秦文学总论(6),战国时期,散文作为记事、论争和著述的有效工具,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化活动的需要,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产生了以国语、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诸子之文。先秦散文由简而繁,从片断的文辞到语录体、对话体,再到较为系统完整的长篇大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发展到战国,出现了它的黄金时代。 总之,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繁荣,特别是思想的解放和士阶层的崛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促使先秦文学由幼稚渐趋成熟,取得

5、了炫耀千古的伟大成就,滋养后世无限。,先秦文学总论(7),二、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时期,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文学尚未独立分科,文学、史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尚无明显的分界。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先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也有所损益。,先秦文学总论(8),三、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一发愤著书的传统“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6、;孙子膑脚,兵法脩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先秦文学总论(9),二忧国忧民的传统先秦的儒者,从维护统治者的长远利益出发,曾经提出关心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不仅形成了后代的民本思想,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先秦的墨家,从小生产者的生存利益出发,也同样提出过关心民瘼的政治主张。诗人屈原之“存君兴国”,也是忧国忧民。忧国忧民这一思想传统历代作家都有继承。从文学的主流考察,忧国忧民,始终是文学

7、作品中严肃的主题。,先秦文学总论(10),三放言无惮的传统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屈原之著离骚、天问,“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其实这不仅是屈原为文的特点,先秦的诗文太抵都有这个特点。先秦之时,尤其是战国之世,邦无定君,士无定主,王纲解纽,百家争鸣,诸子立说,无所忌讳。秦法虽称“严酷”,但当其尚未一统之时,亦未施行文化专制,故诸子著书,仍然敢于放言。,先秦文学总论(11),四深于取象的传统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云:“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他若纵横驰说之士,飞钳捭阖之流,徙蛇引虎之营谋,桃梗土

8、偶之问答,愈出愈奇,不可思议。”从章氏所举实例来看,其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大抵即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构思奇妙、取象生动。这确是先秦文学的又一传统。到后代,成为汉语文章一个极为独特的传统。,先秦诸子散文,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论语为早期的哲理著作,记言带有古朴的色彩。全书由零星散漫的语录汇集而成,每篇多无中心,篇内各章也缺乏必然联系。语录体是其文体的基本特征。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墨子,墨子记录墨子言论的篇章仍为语录体,但它记录的不是片言只语,而是理论性的言谈及概括的论辨之词,不光有结论,还很重视论证,

9、有演绎,有归纳,开了论辨文的先河。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墨子影响不及论语,但墨子文章独具一格。其特点为:1、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墨家唯恐“以文害用”。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其文极善辩驳,针对性强,主旨突出,观点鲜明。墨子在文体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1、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2、其中虽也有墨子语录,但不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心论题连缀而成的一个整体。3、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老子,老子之文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韵散结合

10、的特殊文体。2、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形而上的问题。虽然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一样,都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孟子,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其艺术特色表现为:1、长于论辩。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2、长于比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3、气势浩然。这种风格,主要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其次,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4、孟子的语

11、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孟子是从短小的语录体通往长篇论说文之间的桥梁。孟子作为长篇语录,从逻辑到组织,从方法到技巧,从论证到声势,都大提高了说理文的水平。兼之晓畅实用,典范性强,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庄子,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的形式,部分文章进入了专题论文阶段。有些篇章保留着语录的痕迹,但那不是实有的对话记录,而是虚拟的,成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了。庄子的艺术特色为: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说理生动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善用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3、语言如

12、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充满了天簌般的诗意;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说理文中,即使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比。,荀子,荀子继承了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并有所发展、创造,成为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诸子之文发展到荀子,已更趋成熟完善,不再是语录或对话的连缀,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内容和形式,都有新变化。其特点有三:1、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

13、与赋篇。,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新发展。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者风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韩非子,韩非子集中汇编了韩非的著作,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重要典籍,也是“百家争鸣”高潮中的一部学术巨著。韩非的文艺观亦集法家文艺观之大成。其基本观点是重质轻文,崇实反虚。因此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揭露实情,无所掩饰。韩非为人,不善言辞而善著书,窘于人际交往而长于冷静地观

14、察现实生活,总结历史经验,贯通古今,深谋远虑。因而他的文章具有高度的总结性和非凡和深刻性;既细致、周详,又透彻、锋锐。于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先秦本是寓言文学繁荣的时代。先秦寓言数量之众,思想之深,艺术之出色,均为后世寓言望尘莫及。然而它们大多是先秦著作中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很大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言故事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再加上自己的创作,然后分门别类加以编排,第一次推出蔚为大观的寓言专辑,载于韩非子中说林及内、外储说篇里。,吕氏春秋,

15、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文章沉博宏丽,语言整齐精练。吕氏春秋体制宏大、新颖。现实针对性强,敢于诋訾时君,指责时政,颇富批判精神。吕氏春秋虽然时有尖锐之论,但全书文章大都立论平稳,摆事实,讲道理,不作空言,不尚文采,颇有务实之风。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突出价值还在于保存了丰富多彩的先秦寓言和历史故事。,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孔孟的文章,在封建时代是读书人必修的课程,思想和文风影响深远这,旧时文人无不受到论语、孟子的熏陶。汉初的政治家贾谊、晁错深受孔、孟、荀、韩以及纵横家的影响;魏晋以后,老庄思想盛行,阮籍、嵇康的散文深受

16、庄子文章的影响。唐宋古文大家,以恢复古道为旗帜,以先秦诸子文章为典范:韩愈推崇孟子,苏轼博采众长,尤其倾心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因此可以说,先秦诸子散文的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现在。,屈原与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

17、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就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异常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史记酷吏列传说“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当初,“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原是楚地的产物。首创此体者为屈原,继作者有宋玉、唐勒、景差之流,均为楚人。 故“楚辞”乃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专用名称。,汉代常称“楚辞”为赋。其实,楚辞与汉赋虽有密切联系,但并非一类。其区别为:1、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

18、的新诗体,汉赋则是兴盛于汉代带有韵的散文,它们是体式不同的两类文体。2、二者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楚辞以抒情为主,汉赋则以铺采摛文及叙事、咏物、说理为主。3、在地方色彩及结构、句式、押韵规律等艺术形式上,二者也有明显区别。,楚辞产生的文化渊源为:1、瑰丽奇伟、光怪陆离的山川风物,人神杂糅、巫风盛行的民情风俗是楚辞产生的客观前提。2、风味独特的楚声、楚歌,为楚辞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3、楚辞虽属南方文化特产,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它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北方诗歌代表的诗经,对它有深刻的影响。(诗经对楚辞的影响,不在表面形式,而在内容精神,在创作主旨以及表现方法。在形式方面,楚辞主

19、要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的浸染。),屈原的生平屈原,名平,是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生当楚怀王、顷襄王时代,曾“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并曾任“三闾大夫”之职。他初得怀信任,在内政外交方面均卓有建树。后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此后,楚国多次被秦所欺,屈原谏请怀王杀张仪,后又谏怀王不要去秦国和秦王相会,均不被采纳。怀王死于秦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再次受奸人谗害,被顷襄王放逐。终投汨罗而死。,屈原除了在楚国郢都任职外,有两次飘荡在外的经历。 一次是汉北,这是屈原遭怀王疏远之时,自己离开了郢都。 一次是在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这是屈原遭

20、顷襄王放逐之地。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可以说,屈原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有关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有作品二十五篇,但未具列篇名。按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作”者有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合于二十五篇之数。但据学者们考证,远游、卜居、渔父乃后人之作。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确系屈原所作,无可怀疑。九章中虽有后人拟作之可疑者,便基本上仍可认定为屈原作品。九歌则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再创作。另有招魂一篇,王逸说是“宋玉之所作也”,但据史记屈原列传,应为屈原自作。,离骚离骚是屈原

21、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一离骚解题关于离骚的题义,自西汉以来,颇多异说。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这都是较早的解释,后人还有“牢骚”或其他大同小异的解释等等。但从屈原命题之旨及诗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可知司马迁之说最为近古,最合诗人本意。,据两汉诸家旧说,屈原作离骚,时当怀王之世遭谗被疏,变即屈原壮年时期。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国家愿为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二离骚之旨1、“美政”理想实现大一统,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标;举贤使能是实现“美政

22、”理想的关键;修明法度是实现“美政”理想的必由之途。,2、爱国感情屈原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眷恋着多难的祖国。不过,屈原的爱国是和忠君结为一体,忧国与忧君紧密相连的。在其心目中,君国一体,密不可分。3、放方无惮的批判精神诗中揭露世俗的混浊,责数楚王的昏溃,痛斥群小的谗邪,无不闪耀着批判精神的光芒。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屈原既怀内美,又重修能。养成了忠于理想、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格情操。,三离骚的艺术创新1、“灵均”形象的塑造。2、创作方法的突破。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以浪漫主义为特色。3、表现手法的开拓对比兴手法作出重大开拓,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创造出富于象征

23、意味的艺术形象。4、以“香草美人”为象征意象。5、形式、语言的创新。,屈原的其他作品(1),一、九歌九歌也是楚辞中重要的作品中,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深受后人喜爱。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九”是虚数,不是确指,有的试图将11篇合为九篇。不过,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九歌的精华却在于中间九篇。,屈原的其他作品(2),关于这九篇的具体祭法或情节,朱熹楚辞辩证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

24、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以阳主接阴鬼,则其辞之亵慢淫荒,当有不可道者。”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如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山鬼等,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但是聚少离多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情表现得分外缠绵哀婉。从那些哀怨而又执著的倾诉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人间爱情的种种哀愁和悲伤。,屈原的其他作品(3),九歌中所流露出的这种不可抑制的忧愁幽思,显然契合了屈原的心态,所以也不妨把九歌中所抒发的贞洁自好、哀怨伤感的情绪,看作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的心情流露。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首先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其次,它有对唱、合唱等

25、分角色表演的成分。 二、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屈原的其他作品(4),九章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为我们研究屈原生平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艺术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三、天问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屈原的其他作品(5),天问虽然叙事庞杂,而思想倾向

26、却很明显,尤其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 四、招魂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之招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怀王的亡魂。诗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陈的手法,根据其地域方位特点,营造出或险恶阴森或华美豪奢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之辞藻缤纷富丽,颇有汉代大赋的气象。,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显然,在屈原之后,还出现了一些深受屈原影响的楚辞作家。唐勒

27、、景差无作品流传下来,只有宋玉有作品传世。现在可以基本认定为宋玉所作的,有收入楚辞中的九辩,收入昭明文选中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2),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其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

28、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鵾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3),诗中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冷落孤独之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高唐赋、神女赋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无不体物细致,构思巧妙,极尽铺陈之能事。宋玉的辞赋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它们是由楚辞而至汉大赋的一个过渡阶段。,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4),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

29、影响。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早已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5),深沉而刚烈之气,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这是屈原及其辞赋对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

30、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2、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3、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先秦历史散文,“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汉书艺文志,一、尚书 春秋,先秦历史散文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的文字记录,以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为代表。第二阶段:产生了简拙质朴的史书,以尚书、春秋为代表。尚书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

31、度的形象性。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开创了编年的体制。春秋叙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所谓“一字见义”、“一字褒贬”,被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二、左传 国语 战国策(1),第三阶段:先秦历史散文的主要成就集中于战国时期,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1、左传长于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叙述颇有戏剧性。2、左传善于写人。能通过行动、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 国语 战国策(2),3

32、、左传工于记言。其中所记,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外交辞令和进谏辞令。 “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其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没有单纯的议论或语录,而是以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有时也能写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故语言风格不一。,左传 国语 战国策(3),战国策既称战国“杂史”,又号“纵横家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1、描写人物极为生动形象。善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2、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语言生动形象、敷张扬厉、明畅通俗。具体表现为巧于比喻、善用寓言和博引史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