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课 北伐战争【教学目标】【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它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了 解来源:学优高考网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来源:gkstk.Com基础知识来源:gkstk.Com 掌 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
2、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情感态度价 值 观 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2.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与历史的接触,初步
3、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但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北伐战争小故事,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与方法】(一) 激情导入,引出主题展示图片(连战胡锦涛握手):2005 年 4 月 29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伸出右手,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也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
4、近处距离只有 135 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 60 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有人说,两党领导人的这次历史性握手,是国共两党走向第三次合作的起点。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情况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让同学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展示幻灯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
5、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讲述军校建立的情况。1建立的目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2. 建立的时间:1924 年 5 月3. 建立的地点:广州黄埔4.意义:为创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二、北伐胜利进军教师过渡: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 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
6、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在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后由学生或教师领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了解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三)创设情境,穿越时空1.模拟新闻报道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穿越时空暴走大事件的新闻记者。今天,在这里,让我带着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 1926 年的 7 月,走进北伐战争。现在,我来到了北伐军誓师大会的现场。下面,我将对北伐的总司令蒋介石先生就这次北伐的准备情况进行现场采访。哪位同学愿意扮演蒋介石来接受我这个记者的采访?问题:蒋介石先生您好,大家都
7、非常关注我们即将进行的这次北伐。您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次北伐的目的吗?蒋介石先生您好,请问这次北伐的对象是谁?蒋先生,你好。我想问一个比较机密的问题,当然请您放心,我们不会外播的:您能不能透露一下我们这次北伐的主战场计划放在哪里? 师:誓师大会结束后,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分三路开赴北伐战场。一路开赴两湖战场,一路开赴江西战场,还有一路开赴闽浙战场。2.重演历史话剧教材 53 页小字部分就是一个有关叶挺独立团的故事,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这个故事很感人,我把它改编成了话剧。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如果我请你表演其中一个角色,你应该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去塑造他呢?请同学们考虑
8、一下。1 分钟后,我们请四位同学来表演这个话剧。(指导学生表演)这四位同学表演的很好,充分表现出了北伐官兵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剧中人物都是共产党员,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出共产党员在北伐中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积极领导工农运动,支援北伐。师:北伐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
9、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给予提示)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2)作战方针正确;(3)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4)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
10、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以上
11、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客观上:1.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2.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主观上: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2.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1927 年 4 月2.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教师总结:1927 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
12、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 1949 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 22 年的反动统治。(五)巩固与检测1.课堂小结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孙中山开一大,( 国共 )合作成一家。( 黄埔 )军校建立后,两党携手齐( 北伐 )。 北伐对象( 吴 )、( 孙 )、( 张 ),( 湖南 )、( 湖北 )主战场。“铁军”归功( 独立团 ),汀泗,贺胜和武昌。( 蒋 )、( 汪 )政变举屠刀,国民革命惨遭殃。2.检测练习通过自制幻灯片展示练习题目,加深学生记忆,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六)板书设计第 11 课 北伐战争开始:国共合作发展:黄埔军校高潮:北伐战争结果:失败告终国 民 革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