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18544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学习要点1.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2.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4.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二、教学设想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激趣法,让学生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 30 年来人为的悲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积极性;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旅鼠之谜用记叙、主要是对话的方式讲述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之强堪称动物世界之最,每当繁殖高峰,就会出现奇怪的自杀行为,或招引天敌,或死亡大迁移。教学本文,让学生明白: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大雁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教学本文,让学生品读抒情的语言,体会浓郁的抒情色彩;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着重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喂出来是一

3、篇科幻小说。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理解文章想象奇特的艺术美;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2.五篇科学文艺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蕴涵丰富,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但要注意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而且要注意探究内容,感受作品,从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要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3.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多样的。本单元有散文、有报告文学、有科幻小说。敬畏自然旅鼠之谜大雁归来三

4、篇散文也各不相同,有侧重议论的,有侧重说明的,有侧重抒情的。教学时,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尽可能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的习惯。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敬畏自然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提示: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宜分解成几个问题:其一,“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其二,“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无所作为?其三,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敬畏”

5、,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

6、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提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

7、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3.句意理解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提示: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

8、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提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4.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提示: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5.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

9、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提示:本题旨在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与作者平等对话。学生不仅要发表看法,而且应尽量说出根据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精读课文,找出撼人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揣摩体会其作用。提示: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方面来品读。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然后再全班交流。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

10、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11、”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具有

12、震撼人心力量。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提示: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 30 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当年“

13、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3.讨论: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然后交流各自看法。提示:“事后诸葛亮”语带贬意,但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教训必须总结,吸取。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假想,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入领会课文。4.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

14、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提示:运用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抒情等表达方式。旅鼠之谜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提示: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提示: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15、、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

16、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3.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提示:可以提供下列材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 1972 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 20 万或每年 7000 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 2000 年,全球人口将超过 60 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 35 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 2570

17、年人口将增加 100000 倍到公元 3550 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 7000 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

18、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4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

19、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

20、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5.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提示: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大雁归来1.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作者为什么喜欢归来的大雁,以欣赏的目光注视大雁飞临沼泽时的种种动作,为大雁栖息农场而骄傲?作者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而且他把它们的鸣

21、声称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提示: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

22、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提示: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

23、,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自有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提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

24、天的喜悦。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4.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大雁”的诗句。提示: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25、。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喂出来(一)课文内容理解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提示:是虚构-幻想。2.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什么意义?提示:环保话题。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提示: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4.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提示: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5.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提示:人类生存的地球。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处照应

26、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提示: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提示: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二)问题探究1.作者怎样展开想像?可以通过画“情节链”,来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2探究想像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耳闻目睹,人们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再问一个“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这样处理垃圾与三废?由此悟出人们的幻想,人们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气看成了无底洞。这篇科幻小说用幻想的无底洞讽刺了人们的幻想。(三)拓展延伸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4.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提示: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哪里来?掉下那块石头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