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溶液第 15 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溶液)1溶液(1)特征:具有_均一_性、_稳定_性,属于_混合_物。(2)组成溶质:_被溶解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_体、_液_体或_气_体。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_水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和_酒精_也可以做溶剂。(3)质量关系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_溶质质量_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_密度_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_小液滴_分散到_液体_里形成的_混合物_ 。其特征是_不均一_、_不稳定_、长期放置易_分层_。(2)乳化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 ,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_存在。, 溶解时的
2、吸热或放热现象)1过程分析(1)溶质分子(或离子 )_向水中扩散_,这是一个_吸收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溶质分子(或离子 )与_水分子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或_水合离子_) ,这是一个_放出_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_,如 NH4NO3 溶解。(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如 NaCl 溶解。(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_,如 NaOH、 H2SO4 溶解。, 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在_一定温度_下,向一定量_溶剂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 _不能再继续溶解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3、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继续溶解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增 加 溶 质 、改 变 温 度 或 减 少 溶 剂 增 加 溶 剂 或 改 变 温 度2浓溶液和稀溶液(1)浓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多_的溶液。(2)稀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少_的溶液。, 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_一定温度_下,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_温度_。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升高_,如_KNO 3_。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较小
4、_,如_NaCl_。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如_Ca(OH) 2_。(3)溶解度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用横坐标表示_温度_、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_溶解度_;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_相等_。2气体溶解度(1)在压强为_101_kPa_和一定_温度_时,气体溶解在_1 体积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_气体体积_。(2)影响因素内因:_气体和溶剂_的性质。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随压强增大而_增大_。, 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1降温结晶法:适
5、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较大_的物质。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很小_的物质。【例 1】(2013,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答案D 解析: 溶液不全是无色透明的 ,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了,但可以溶解另一种溶质。【例 2】(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
6、管升温到 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 t1到 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 线的应用,难度较大。由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1 时,甲、乙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 1 时两种物质均形成了 饱和溶液并且容器底部有固体剩余,将两种物质在 t1 时剩余有未溶解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后,盛甲溶液的试管中的溶质会继续溶解,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盛乙溶液的试管中的
7、饱和溶液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乙晶体析出,使乙试管中固体增多,固体质量变大。【例 3】(2014,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 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 1 时,30 g 乙加到 100 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 2 时,各 100 g 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t 2 时,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加 100 g 水得到 20%的溶液答案D 解析: 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 正确;t 1 时甲、乙的溶解度 为 30 g,故 30 g 乙加到 100 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B 正确;t 2 时各 100 g 饱和溶液降温至
8、t1 析出晶体甲比乙多,C 正确;t 2 时 75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25 g,向 t2 75 g甲的饱和溶液加 100 g 水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3% ,D 错。故选 D。2575 100【例 4】(2013,陕西)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2)t3时,将 3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是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室温下,将盛有 A 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 NH4NO3 并
9、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4)将 t1时 A 和 C 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答案(1)ABC (2)不饱和 (3)有晶体析出(4)AC 解析: (1)t2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时 C 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在 A、B 溶解度曲线交点下方 ,说明该温度时 C 的溶解度 较 A、B 小,即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 ABC;(2)t 3时,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80 g A,所以该温度下将 30 g A 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3)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所以将盛 A
10、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 烧杯中,若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由于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使 A 溶液的温度降低,由于 A 的溶解度减小,试管内的溶液中有 A 的晶体析出;(4) t1时,A 、C 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由于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过程中,A 溶液由饱 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 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由于溶质质 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1(2014,河北)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C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D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3(2013,广东)下表中的数据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溶质 碘 高锰酸钾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4(2014,哈尔滨)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12、)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20 时,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B20 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50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5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 点表示的意义是_在 t1时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2)把 t2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A 物质_。(3)当 A 中含有少量 B 物质时 ,可采用_降温结晶_的方法提纯 A 物质。(4)t2时,将 90 g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得到 A 物质的_饱和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 _150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