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18002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3(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1在空格内补写恰当的语句。 (7 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 。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 。 ,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 。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答案】“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只野果一

2、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它们等值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5 分)黄子厚诗序【宋】朱熹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3、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

4、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如此。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选自晦庵集 )注: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5、会聚稍希阔 稍:渐渐B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省:明白C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 椟:匣子D而识其后如此 识:记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椟,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用匣子装”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 (3 分)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日以高古,遂与世亢变化开阖,恍惚微妙A 、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间接表现,说的是黄子厚的书法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 (3 分)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者并非不敢,而是觉得有更急迫的事要做,没空和子厚争胜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6 分)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 (3 分) 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 分)【答案】 (1) (子厚)有时就拖着手

7、杖,在田野间漫步吟咏。 (2) (许闳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值得称赞啊! 【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和黄子厚在屏山刘家斋馆相逢,一起拜病翁先生为师。子厚比我小一岁,读书作文的程度,大致相差不多,有时还要跟我一起讨论,来弥补他不足的地方。过了三四年,我还是老样子,可是子厚一时间忽然进步神速,好像难以估量,发表议论、撰写文章,总是使在座的人吃惊。我固然为他遥遥领先不可企及而感叹,就是同辈中也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从此二十多年,子厚作诗著文一天比一天更精巧,弹琴写字一天比一天更精妙,可是我却一天比一天更糊涂懒散,竟然比不上普通人。我又

8、想到自己的荒废欠缺,还有比学文更急迫的,于是就断绝学文的念头,一概以愚顽鄙陋自居,当然也没空和子厚在文辞方面争胜了。不久子厚两次搬家,到了崇安、浦城,见面聚会的机会渐渐少了。但我每当收到他的诗文书信,一定拿着它欣赏赞叹,长久不能放下。子厚的文章学习太史公,他的诗学习屈原、宋玉、曹植、刘桢,一直到韦应物,对于柳子厚的诗还认为杂用今体而不太喜欢。他用隶书写定的古体字,更得魏、晋以前书法的意态风神,大都气韵豪爽,并且趣味雅洁,潇洒超脱,没有一点世俗习气。子厚中年时在科场上不得志,就愤然抛弃科考,闭门读书,终日闲坐,有时就拖着手杖,在田野间漫步吟咏,或望远山,或到水边,来满足自己。对于骚体,能用楚调古

9、韵组成诗的节奏,高低起伏,上下快慢之间,气势逼人,跌宕起伏,意境幽远,风格沉郁,听的人为之感动慨叹,有的甚至掉下眼泪。从此他的诗日益高超古朴,于是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再可以拿给别人看。即使有人看到了,也不明白他说些什么。只有我因为还未忘掉原先的爱好的缘故,很能理解他作品的深意,不曾不再三观看,深深地为他感到悲哀,心想子厚难道真的就因此而困厄吗?但我也没想到他就这样困厄而死。我年老多病,活在世上还能有多少日子?过去老友,都已衰亡,再没有可以一起谈论这些的人了。我正要访求子厚的遗稿,放在木匣里收藏起来,心想后世一定有能够喜爱它的人。一天三山许闳生来见我,从袖中拿出若干篇子厚亲笔所写的诗及若干篇另

10、抄的诗来给我看,其中还有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这样就更加了解子厚晚年所作的诗,这些诗变化无穷、收放自如、难以捉摸、精微神妙,还不止是我以前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为此,我拿着他的诗卷,泪流满面,在他的诗后记下这些感受。子厚名叫铢,姓黄。世代居住在建宁的瓯宁县,中间迁居颖昌,且已有两代。母亲孙氏爱好读书,擅长作文,兄弟都有非凡的才干,而子厚杰出的成就,尤其能够显现自己。但却生不逢时,困厄而死,这真是太可悲了!许生曾经跟子厚学诗,得到他的真传,所收集的遗文如此之多,并勤恳地进行编辑。许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值得称赞啊!庆元已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写。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9 分)先妣事略

11、归有光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

12、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13、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吴家桥:作者外祖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没有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 项中的 “遇”应解释为“对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

14、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B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C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D “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项中“记忆不多” ,但不

15、是使作者感情模糊。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5 分)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5 分)【答案】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 ”(3 分)(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 (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3 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

16、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

17、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

18、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 ,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

19、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9 分)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

20、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

21、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 醮:jio,改嫁。烝烝:zh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明言教何碎 碎:琐碎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暗中【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密:李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

22、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 )奉事以孝谨闻 周门人方之游夏 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有暇则讲学忘疲 乃迁汉中太守 数使吴,有才辩A B C 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表孝顺,表治学勤奋,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

23、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答案】D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答案】(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 、 “方”为关键得分点)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

24、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敌” 、“碎”为关键得分点)【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 。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

25、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陈情表译文省略)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 ”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

26、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 (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