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的透镜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经历使用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通过观看实验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三、学习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难点: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理解四、自主学习:(一)照相机1介绍结构,闪光灯、快门、光圈、调焦环、镜头、胶卷、暗箱。2让学生说说各部件的作用。 (教师补充说明)3演示照相机成像过程。(1)教师出示模型。(2)提问:凸透镜和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哪个部件?(3)使物体靠近远离透镜观察像,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同时暗箱是拉长还是缩短了?(4)学生利用照相机模型找到老
2、师的像(学生活动)(二)投影仪1介绍结构,反光镜、凸透镜、灯泡,屏幕。2教师操作让学生观察其成像的过程。3投影仪的工作原理(1 投影仪成的像是放大的,那它所成的像与原物体有什么差异?让学生看投影片上字母F 的方向和开口一侧向着哪个方向放置,同时观察像的情况。(2)引导学生归纳出像是 颠倒,而且 也颠倒。(3)让学生观察投影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和像到镜头的距离谁较近一些,得出结论: 4.提问: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则投影片如何放置? 5.如何能让我们看着方便,字打在屏幕上?平面镜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三)放大镜1让学生利用放大镜看书本文字。(1)学生观察其成像特点,并回答观察到的像的特点。
3、 (2)让学生用纸承接像,看能否承接的上。 (3)让学生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与所看到的字的大小的变化情况。2小结:放大镜工作原理: (四)实像、虚像学生讨论:观察实、虚像的形成原因。六、课堂检测1利用照相机照相时,当镜头焦距一定时,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此时还应将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调_,现在已经照了一个半身像,若再照一个全身像,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然后_照相机的暗箱,即镜头向_(“前伸”或“后缩” ) 2用放大镜看报上的字,报纸应放在_以内,看到的像是_3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_外_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若使银幕上的画面
4、大些,应将投影片离投影仪镜头_些,并且将投影片_,才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实像4实像可以用_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睛_,而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_接收5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6拍集体照时,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而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近些B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也远些C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也近些D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远些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拍照,如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5 cm,则所成清晰像与镜头距离为( )A约 15cm B略大于 5cmC略小于 5cm D等于 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