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汽化和液化(第 3 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图像分析问题,会用物质的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2、知道液化发生的条件,液化要放热和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三、学习与交流:探究液化现象)1、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观察课本图 217)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液态的水变成_从烧瓶口冒出,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的现象是_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块金属盘,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的现象是_由此现象说明物质由_态变成了_态,需要的条件是_若用用手摸一摸金属盘,你的感觉是_说明这种物态变化是_(吸或放)热.大自然
2、中雨的形成过程与这个实验类似: 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_(冷或热)时,水蒸气就凝结成_.2、液化是_,液化过程中气体_(放或吸)热3、液化的方法:(读一读)课本 37 页最后四段液化的方法有_和_两种。四、典型题例:1、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3、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 , (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
3、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_4、人被 100的水蒸汽烫伤要比 100 的开水烫伤历害,为什么?_五、达标检测:4、今年春天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该地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5、烧水时,从壶嘴处冒出“白汽” ,从水到“白汽”的过程是( )A水的汽化过程 B水蒸气的液化过程C先汽化后液化的过程 D先液化后汽化的过程6、箱内取出一瓶啤酒,发现啤酒外面“出汗” ,这是 (
4、)A酒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啤酒瓶上的水的汽化现象7、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 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 只能暂时止沸9 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1)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3)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4)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它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六、教学反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