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本周教学内容:1. 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这两种气体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防毒及简单的解毒措施,增强环保意识。3. 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观念。4.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领悟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二. 知识要点: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 质 性 质 项 目 二 氧 化 碳 一 氧 化 碳 颜 色 、 气 味 、 状 态 无 色 、 无 味 、 气 体 无 色 无 味 气 体 密 度 ( 与 空 气 比 较 ) 比 空 气 大 略 小
2、于 空 气 溶 解 性 能 溶 于 水 难 溶 于 水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H223HCO2322(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3.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4. 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原因:(2)危害:(3)对策: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比较:物 质 化 学 方 程 式 或 结 论 性 质 二 氧 化 碳 一 氧 化 碳 跟 水 反 应 COH223 跟 石 灰 水 反 应 aO2 跟 氧 气 反 应 2CO点 燃 跟 金 属 氧 化 物 反应 暂 不 研 究 u 毒 性 无 毒 剧 毒 6. 一氧化碳和
3、单质碳性质的比较:(1)相似点:(2)不同点:7. 一氧化碳的毒性与解毒8.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典型例题】例 1. 四只没有标签的集气瓶,分别盛有洁净的空气、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它们。答: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只集气瓶内检验。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火焰立即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再向使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集气瓶,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依旧澄清的是氮气。例 2. 目前,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温室生产已经普及,使城市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内定期施放适量的CO2,以提高农
4、作物产量,改善品质。(1)请你解释为什么增加 CO2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2)可采用什么化学方法来增加 CO2的含量?写出化学方程式。(3)无限增加大棚里的 CO2行吗?说明理由。(4)农业科技人员的建议和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CaCO 3与 HCl 溶液反应可产生 CO2CaOHlCalO322或 : 点 燃CO22(3)因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且 CO2过量也不利于大棚生产管理等,故不能无限增加大棚里的 CO2。(4)启示: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质变的规律等。例 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
5、过程(括号内为杂质)。( ) ; ( )12COCO答: ( ) 32aHaH( )22uu【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1. 若将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CO2A. 无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C. 紫色红色紫色 D. 红色蓝色红色2. 能使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 )CO2 能溶于水; 是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C2O2也不能支持燃烧 A. B. C. D. 3. 变成干冰是因为( )C2A. 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 B.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 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4. 在下列变化
6、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O2A.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B. 通入澄清石灰水C. 溶于水 D.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5. 下列物质点燃后生成物相同的一组是( )A. 氢气和碳 B. 一氧化碳和碳C. 二氧化碳和碳 D. 氢气和一氧化碳6.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A. 具有还原性 B.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易燃烧 D.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的能力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 一氧化碳有毒性,因此晚上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吸收一氧化碳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金工业上常用作还原剂8. 一氧化
7、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密度不同C. 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 用途不同9. 区别 CO 和 最好的方法是( )H2A. 利用它们的溶解性 B. 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C. 利用它们的还原性 D. 根据它们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0. 和 C 分别与黑色 CuO 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O2、A. 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 B. 都有暗红色物质生成C. 都是化合反应 D. 和 C 都被氧化HO2、二. 填空题。11. 干冰可用作致冷剂,用来保存易腐败的食品,是因为_,干冰还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_。12.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
8、图所示,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 ,观CO2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上面的蜡烛_,这说明的两点性质_,_。CO2 CO213. 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名称为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已学知识思考洗去它应加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14. 试用三种不同方法,鉴别出 CO 和 两种气体:CO2(1)_(2)_(3)_15. 要除去 CO 中混有少量的 ,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反应方程式CO2为_。若要除去 中混有少量的 CO,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反应方程式为C2_。三. 计算题。16. 有 CO 和 的混合气体共 18 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 的O2 CO2总
9、质量为 22 g,求:(1)混合气体中 CO 的质量;(2)混合气体中 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 质量的质量比。CO2CO2科学研究17. 有一种无色气体,可能由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该气体进行H22、 、如下实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1)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依据是_。(2)混合气体中肯定没有_,依据是_。18. 通过 、 的学习探究,请写出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用途之间的CO2关系。物质的_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_。【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1. C 2. B 3.
10、C 4. A 5. B 6. D 7. C 8. A 9. B 10. C二. 填空题。 11.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12. 先熄灭,后熄灭, 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支持燃烧O2O213. 碳酸钙, ,盐酸OCaH232232Hll14. (1)滴加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是 ,没有现象的为 CO;CO2(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使火焰熄灭的是 ,能燃烧的是 CO;(3)通过灼热的 CuO,能使 CuO 变红色的是 CO,不能的是 。215. 澄清石灰水, COaHCO2232灼热的 CuO, uu三. 计算题。 16. 解:(1)设混合气体中 CO 的质量为 xCOCOxx2284184()47xg(2)混合气体中 的质量CO2187g生成 的质量 (或 )2421g: 生 成 : :科学探究: 17. (1) ;小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反应物含有 H 元素H2(2)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18. 组成、结构;物质的用途CO2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版本 人教实验版 期数 012内容标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类索引号 C.901 分类索引描述 学习资料主题词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栏目名称 同步课堂编稿老师 华敏 审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