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时 2.2 命题与证明(2)-证明与反证法教学目标1了解证明的含义,体验、理解证明的必要性。2了解证明的表达格式,会按规定格式证明简单命题。3、理解定理、推论、逆定理等概念教学重点: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按规定格式表述证明的过程。教学难点:反证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已知道,命题有真有假,那么一个命题的真假从理论上怎样说明呢?这就是本课的内容.二、新课学习(一)阅读思考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gkstk.Com阅读 P5355 练习止,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证明?2、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用什么方法?3、什么是定理、推论、逆定理?能举例说明吗?(二)自学反馈来源:学优
2、高考网 gkstk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拔、精讲、摘要板书2、练习:P55 练习 1、2(三)探究交流:真命题(定理)的证明方法1、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1)分析:外角和是指什么?(2)结合图形,问题表述的方式(见 P56)(3)学生看书,教师讲解示范证明过程教师归纳证明步骤及书写格式。2、精讲 P57 例 1归纳:从条件出发,运用一些已有的定义、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了的定理和推论,通过一步步的严密推理,最后证实这个命题的结论成立,这就是数学上的证明。数学上发现真命题的过程一般是“猜想-验证证明”3、精讲 P57 例 2归纳:反证法的思路及格式4、练习:P58 练习 1、2、3(四)归纳小结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证明直接证(或正证)和反证两种 直接证: 按题意画出图形; 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反证: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推出矛盾,然后下结论三、课内检测P59 的习题 2.2 5、6四、巩固拓展(课外作业)P59 习题 2.2 A 组 7 ,B 组 8、9 来源:学优高考网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