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60391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范进中举教学案课型:精读 主备:徐振友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时间:2012 年 7 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阅读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重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学习方法】比较鉴赏法 讨论法 自学法 点评法【相关链接】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它是这部小说中得精彩片段之一,作者叙述了一个穷秀才在中举前后的变化,揭

2、露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到了唐朝唐太宗非常重视科举制度,从此解成为历代皇帝笼络士人,加强统治,豢养封建王朝忠实奴才的工具。及至明清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 五经文章必须用“八股文” 。使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对于科举制度的腐朽,读书人的卑鄙、无知、揭露非常深刻,讽刺淋漓尽致。因此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对明清的科举制度有个基本的了解。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相同,以考取生员、举人、进士三项为主要考试,谓之为正途。、童试:这是考取生员的考试,因应考的人一律叫“童生”或“儒童”所以叫“童试”像是未成年的童子,其实不然

3、,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如儒林外史中得周进,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还没有中过秀才,所以还是童生,因此受到秀才梅玖的讽刺挖苦,童试要经过三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在封建社会里,考上秀才才算是进学了,地位不同了,可以免差役,见了县官不下跪,若违犯法令由教官责惩,情节严重者须申报学政革去生员后才能治罪,地方官不得擅责,但是秀才还是摆脱不了穷困的地位,府学生员经过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不“增广生员” (简称增生) “廪膳生员” (简称廪生)除了补上廪生可以有津贴(官府每月发米)外,一般生员是没有收入的。所以秀才能有个馆地教书就算很好的出路了, 儒林外史中的倪文卿是个三十多年的老秀才,穷困潦倒

4、,只靠修补乐器为生,养不起家,先后卖了四个女儿,所以范进虽然中了秀才,但是胡屠户仍然看不起他。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乡试:这是考取举人的考试, “乡试”一词源于周礼中的“乡里举士”之意,并非在乡里举行考试,每三年一科,有“三年大比”之制,因此乡试也称为“大比之年”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 ,有时国家如有万寿、登基大典加科,叫做“恩科” 。乡试在秋天举行,考试地点在省城制贡院,贡院以荆棘编铺于围墙之上。 【乡试解元】、会试、殿试:这是考取进士的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而皇帝赏给举人者,也可以准予参加考试。 【会试会员】 【殿试状元】明清两代任命

5、官吏,非常重视科举取士,凡科举中的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正途出身。官职有变化,但是有考试而得来的出身不可不变,明清大学士、部院大臣多系进士出身,非进士出身则不为士大夫所重视。因此不是进士出身的宰相公卿是罕见的。这是明清知识分子钻研八股终身为举业奋斗的原因。预习导学【走进作者】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 100 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额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风俗的败坏和政治

6、的黑暗。儒林外史大概成书于公元 1750 年前,即吴敬梓 50 岁以前,当时正直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大兴文字狱的同时,用考八股、开科举来笼络士人,用提倡理学的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伟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科举,憎恶士子们醉心科举,热衷功名利禄的风习。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地事物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7、:A:标加文章的段序B:标出行文中难度、难记、难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学检测1、本文作者是 (朝代) 家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子星 xi ( ) w( )自 wn( )了头发 zun( )紧 避 hu( ) tin( )着 Sngz( )带 qi( ) ji( )元3、解释下列词语A:现世宝: B:体统: C:文曲星: D:商酌: E:局: F:兀自: G:桑梓: H:相与: 理一理1、课文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A: B: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件,用四字短语概括。3、这篇小说,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4、如果你

8、认为胡屠户可笑,请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写胡屠户的段落,完成表格。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来 时来源:学优中考网拿一副大肠、一瓶酒行 为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网走 时 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称范母 老太太“贤婿” “我小老一双眼睛” ,“却是认得人的”“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才学又高” “品貌友好”“体面地相貌”语 言 称范进“是你长亲” “我不得不教导你”一、 整体感悟1、浏览:积累字词(1) 、读准字音: 作揖 带挈 腼腆 星宿兀自 长亲 桑梓 忌讳 (2) 、释准词义A、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B、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

9、样子拿出来。C、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D、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2、初读:感悟内容(1)说说这篇小说的三要素。(2)找出 文中最好笑、最精彩的片段。二、 分析揣摩1、研读:分析人物(1)读范进中举发疯部分,研讨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读胡屠户治疯部分,研讨胡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2、赏读:品味特色(1) 、品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下列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A、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B、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

10、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D、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2)品析对比的讽刺手法:思考范进中举是怎样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三、探究质疑同学们学了孔乙己 ,再读范进中举 ,是不是有一种感觉: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同以“科举制度”为话题,写了 两篇异曲同工的传世之作。你能不能就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语言风格或其中的某一方面作比较鉴赏。 四、读写结合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不想一试身手吗?2、有兴趣把范进中举改成课本剧或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过一回演员瘾吗?五、拓展延伸1、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回(课文内容所在的章节) ,了解范进中举前后的详细情况。2、如果有兴趣又有时间的话,可阅读与范进有关的章节或儒林外史全书,领略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