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2 课时大连五十一中学 赫春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2)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动画,知道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3)说出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公转模拟动画,建立空间观念。并认识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与公转有关。教学难点(1)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2)地面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和白昼的长短有关。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地理
2、学习的基础。学习地球运动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同时本课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刺激求知欲的机会。本课教材内容抽象,尽管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接触,但相对于自转,公转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地面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白昼时间的长短有关;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等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公转定义及其周期、方向等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可以看作是已具备的知识。(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有较大学习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
3、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能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强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 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板图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据班级人数定,2 人一个)。学生:2 人小组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播放视频一年中的四季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四季变化吗?四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探究新知(授新课)一、地球的公转观察地球公转动画,回答问题。播放动画视频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
4、转什么是地球公转?方向怎样?周期呢?地轴的状态?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呢?观察并抢答地球公转是地球自转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自西向东一年地轴永远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不变。2提问:大连为什么冬冷夏热,春秋居中,四季分明呢? 2讨论发言,各抒己见活动二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常识积累过渡生活小体验(一)提问:我们生活的地方,中午热,早晚凉,为什么?同样一束阳光,哪里更热?收获: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2直射时太阳高度最高,因此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是最高的。 3太阳高度越高,地面获得热量越多。4大连地区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居中。5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
5、太阳高度越高,地面获得热量越多。多媒体展示图片并分析:何处得到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生活小体验(二)暑假到现在,白昼变长了还是变短了?你觉得变热了还是变冷了?总结:白昼越长,获得热量越多。 积累: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理解收获(一)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收获(二):1白昼越长,地面获得热量越多。2积累: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太阳高度高低 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活动三1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我来总结过渡观看动画并讲解:在动画中看到的小白点移动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北半球亮面和暗面比例大小的变化就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发现,随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进行,他们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而且这
6、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找到这些规律,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让我们继续努力吧!利用动画演示的同时结合书本,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和名称,并在图上标注公转方向。2二分二至日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条纬线上?你能在图中描出来吗?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的范围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3地球接受直射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纬线)之间,纬度范围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观察动画1小组合作完成请一名学生到板图上标注。其他学生评价。2学生观察总结后再在图上描绘。请一名学生到板图上描绘。其他学生评价。3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纬 23.5之间;终年炎热。二、五带的形成4北半球白昼的
7、长短在二分二至日之间是如何变化的?5地球上有昼夜永远等长的地方吗?6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最大范围是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总结:教师示范夏季的形成,然后辅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冬至、春分、秋分日的总结。示范内容:每年 6 月 21 或 22 日,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地面接收光热最多。人们把 6、7、8 月作为北半球的夏季。极昼出现在北极圈以北;极夜在南极圈以南。因此这一天越往北走白昼越长。2五带的形成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南北半球季节有何不同 。一年里,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是不同的,因此有了五带的划分。4北半球夏至白昼最长,冬至最短
8、,春秋分昼夜等长。5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6南北极圈以内;终年寒冷。观察动画和书 13页 1.18 图。仿照老师夏至日的描述方法,2 人小组合作完成冬至、春分、秋分日的总结。总结:季节的变化相反读图总结:1略多媒体展示:五带的划分指导学生完成问题1说出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2说出五带之间的分界线。 3五带中有直射的是热带; 有极昼极夜的是 北寒带、南寒带 ; 既 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的是北温带、南温带。 4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点如何描述?2略3寒带有极昼极夜,热带有直射,温带都无。4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温带四季分明。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思考:除了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还有哪些现象与公转有关?归纳、梳理知识点巩固练习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 回答问题布置作业试试看5 人为一个组,其中一人扮演太阳,站在中间。其他四人分别站在太阳周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上介绍。介绍内容参考多媒体课件。小组为单位探究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季节的变化 五带形成 夏至6 月 21 或 22日冬至12 月 22 或 23 日秋分9 月 22 或 23日春分3 月 20 或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