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5366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新·整理成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一基础知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4 爱莲说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5 爱莲说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6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7 “陶后鲜有闻”中的

2、“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二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11可爱者甚蕃( ) 12.出淤泥而不染( ) 13.香远益清( ) 14.亭亭净植( ) 15.濯清涟而不妖( )( ) 16.不可亵玩焉( )17.陶后鲜有闻( ) 18.同予者何人?( ) 19.宜乎众矣( ) 20不蔓不枝( )三默写1 陋室铭一文中表现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2 陋室铭一文中表现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

3、3 陋室铭一文中表现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5 陋室铭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6 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7 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8 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9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文章的主旨句是 11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四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香远益清,亭亭净

4、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给画线句加上标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5选出

5、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文中说“斯是陋室” ,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 ,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6、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自李唐来(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可爱者甚蕃(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 何 人 何 陋之有 B可: 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 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 独 爱菊 予 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 之 花 莲 之 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

7、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参考答案: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2用韵 3对偶 4.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5.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7.陶渊明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二1.灵异 2.这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映入 5.博学的人 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

8、,弹奏 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10.佛经 11.多 12.不被沾染 13.更加清芬 14.洁净地立着 15.洗涤 妖艳 16.玩弄 17.少 18.我 19.应当,当然。20.生枝蔓三、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8、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莲,花之君子者也。11、莲,花之君子者也。四、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

9、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五.(一)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赏万里河山(二)1、从 枝蔓 亲近而不庄重 多 认为 应当 2.D 3.C 4.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22.短文两篇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陋室( ) 德馨( ) 苔痕( ) 案牍( )y( )泥 清 lin( ) 隐 y( ) 枝 m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

10、,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濯清涟而不妖( ) (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填空。(1) 爱莲说中作者拿 和 与莲花对比,前者是 ,后者是 ,作用是突出 。(2) 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3)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11、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6、请再写一句咏菊、咏莲的诗句来。咏菊:_咏莲:_课内欣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12、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 ) (4)无案牍之劳形( )8用原文语句回答。(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3)表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9、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10、翻译下面的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

13、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 出水之日,便为 点缀绿波;及其劲叶 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 袅娜之态;迢至菡萏

14、 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 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 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 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 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

15、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面山而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16、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_乙文:_17、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_表达实践18、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一种花或者你的居室,要求能寄托你的思想感情。中考链接19、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16、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 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 业吧, ;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 A B C D妙语精华关于“荷花”的古诗文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5、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6、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名湖对联7、秋阴

17、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古乐府民歌江南曲9、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22.短文两篇、lu xn ti d 淤 涟 逸 蔓、(1)就(2)这 只(3)博学的人 平民(4)使扰乱 使劳累(5)多(6)沾染(7)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8)更加 立(9)亲近而不庄重(10)应当 3、(1)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莲的高贵品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3)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B 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8、。(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4)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示例:咏菊: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咏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1)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大(4)身体 8、(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答出文中任何一个骈句均可。10、(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值得骄傲的

19、地方”:可以是环境、房间布置、人物,还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东西。12、对“作者所表达的道德情操”,我们可肯定,即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答;也可否定,甚至还可否定与肯定相结合,只要看法言之成理,关键是看分析表述是否有创见,有新意。13、长枝节,生出枝节少 停止 合宜,适合 14、C 15、(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16、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17、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18、略 19、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