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5081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1 相交线》教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相交线教案一、背景分析:(1)知识的储备:在小学,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初步接触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重点研究了线段和角,知道了互余、互补的角,等角的补角(余角)相等,能画出图形思考问题,初步掌握思考几何问题的方法,学会说点儿理。由于学生的来源复杂,掌握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70%的学生能准确的画出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但应用性质则只有 30%的学生能有意识的用。(2)能力的储备: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对于几何知识的准确表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由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

2、转换,还不能做到准确;(3)心理特点:初一年级大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它们积极、热情,喜欢探究活动,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习的方式由偏重机械记忆向偏重理解记忆过渡,但他们热衷于口头表达,在笔头表达上 70%的学生存在书写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二、教学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观察、推断、交流、归纳小结等数学活动,初步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体会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3.通过探索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

3、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对顶角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是对顶角性质应用几何语言的表达.四、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初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认识、体会和内化;教学手段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以相交线的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4、,突出多媒体这一教学技术手段在辅助知识产生和突破重难点的优势,基于这种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成如下几个环节:1. 回顾知识,感受必要;2. 逐步探究,形成新知;3. 理解概念,巩固新知;4. 实际应用,体会必要;5. 小结回顾,习惯反思;6. 分层作业,获得进步。下面就突出难点、突破难点作具体的说明:5.1 回顾知识,感受必要用几何画板演示学习几何知识简单的过程: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画出角的两边的延长线,引发新的知识相交线。42 31DC BAO意图是:回顾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重温角的概念,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构想新概念,寻求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5.2 逐步探究,形成新知:学生画出图形

5、后,提出问题:问题 1:你能描述一下AOB 与1 有什么关系吗?你能给这对角起个新名字吗?问题 2:回忆刚才的作图,2 是怎样形成的?2 和4 在位置上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你能给4 和2 这对角起名吗?这两个角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呢?1 与4 互补,1 与2 互补42(同角的补角相等 )4231DC BAO4 321 OC DBAEba4 321即: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抓住两个角的特点,尝试给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得到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训练学生由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语言的三种语言的转换,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的

6、准确性;5.3 理解概念,巩固新知:(1)通过 3 个识图题,巩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1.下列各图中1、2 是邻补角吗?为什么?2.下列各图中,1 和2 是对顶角吗?为什么?3.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 O 点,AOE=90,1 和2 是 角;1 和4 互为 角;2 和3 互为 角;1 和3 互为 角;2 和4 互为 角.(2)通过两个例题的学习,体会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应用。例 1 如图,直线 a、b 相交,1=40 ,求2、3、4 的度数.变式 1:若2 是1 的 3 倍,求3 的度数。变式 2:若2 比1 大 40 度,求4 的度数。211=1302=50211=1402=40

7、1=144, 2=362121 FBO A例 2 如图,已知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OA 平分EOC,并且EOC =70,求BOD 的度数.例 1 的设置是要学生观察图形,应用知识,要求学生会表达,即: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到什么。变式练习渗透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例 2 的设置是结合前面的角平分线的知识与新知识组合,再次体会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5.4 实际应用,体会必要:做一做,试一试1.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AOB 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说明道理2.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

8、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会学习对顶角和邻补角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5.5 小结回顾,习惯反思:为了让学生学完知识后形成反思与小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知识上、学习的方法上和后续知识的设想上进行了小结。内容如下:1.对比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异同?相同点:1.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2.都有一个公共顶点;3.都是成对出现的;不同点:1.邻补角要有公共边,而对顶角没有公共边;2.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只有两对,邻补角有四对2.今天主要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知识,我们从哪几方面研究的?(1)从两个角位置和两个角数量关系,两方面进行了探究;(2)从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转换;HGFE4321DCBA(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我们的研究由一个角到两个角,由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图形由简单逐渐变复杂,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想法?期待学生能回答:(1) 垂直(两条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 ;(2) 添加一条直线,研究三线八角;两直线平行5.6 分层作业,获得进步:必做题:第 8 页习题 5.1 第 1 题和第 2 题,第 9 页 8 题写书上;第 9 页第 7 题,写本上选作题:如图,直线 AB、CD 交 EF于点 G、H,2=3,1=70,求4 的度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