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 P23 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实验原理: 2、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三、合作互助学习:1、你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停表吗?试着给大家交流下。2、你认为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措施?3、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分工与合作。以上问题解决后,分组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2)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
3、,测量出路程 S1。(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 S1的时间 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 S2的时间 t2.(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四、展示引导学习: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各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3、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 高 速 公 路 上 为 了 避 免 发 生 汽 车 追 尾 事 故 , 有 关 部 门在 路 边 竖 立 距
4、离 确 认 牌 , 从 确 认 牌 开 始 , 沿 路 分 别 竖有 50m、 100m、 200m 的 标 志 牌 , 如 图 1 所 示 小 明 为了 估 测 所 乘 汽 车 的 速 度 , 他 用 手 表 测 出 汽 车 从 确 认 牌 到 200m 标 志 牌 的 时 间 为 5s, 则他 估 测 出 汽 车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m s。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 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路程 s/m 10 20 30 40时间 t/s 3.2 5.3 6.8 9.2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
5、均速度:(1)从起点到 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从 10m 处到 2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 20m 处到 4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3、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 20m 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 2.9s、5.5s、7.9s、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小高跑 100 m 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几个 20m 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4、如图所示,一列长为 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 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六、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七、布置作业 P25:1、2、3、4八、学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