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九年级复习:16课时:世界现代史(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4725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九年级复习:16课时:世界现代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九年级复习:16课时:世界现代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九年级复习:16课时:世界现代史(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时】第 16 课时【复习内容】世界现代史(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了解俄国 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了解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知道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并了解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考点导学】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的原因、时间、性质、结果分别是什么?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时间:1917 年 3 月。 来源:学优高考网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最重要成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

2、2、十月革命的背景、时间、领导人、特征、性质、结果?(1)背景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催化剂) ;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2) 、时间:1917 年 11 月 6 日晚7 日。 (3)领导人:列宁。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3、苏维埃巩固政

3、权的措施:(1)政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 ,没收了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3)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 年,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3 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人类

4、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来源:gkstk.Com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不同:俄国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

5、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及其背景、目的、时间、内容、意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 年;(2)、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3)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4)内容(特点;“新在何处” ):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5)意义(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考: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经济

6、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政治上措施:1922 年成立苏联。最初加入 4 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大到 15个加盟共和国。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3)、实质(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弊端,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进一

7、步发展。来源:gkstk.Com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苏联先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我国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历史启迪:(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3)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4)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5)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6)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标志:1936 年,新宪法的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标志: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