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教案: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4013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教案: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教案: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 课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编号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导入新课: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

2、,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金字塔的国度”组织系列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问题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

3、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问题二: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

4、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为后面的“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问题探究奠定基础。(2)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不必补充材料

5、,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3)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适当介绍一下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1901 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陈述总结: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关于印度文

6、明的兴起,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 2500 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2)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5、最后,教师利用教材 11 页的“读史明理”材料,对全课进行总结。6、作业布置: 第一次作业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gkstk.Com7、板书设计:一、尼罗河的赠礼1、地理位置2、文明成果:金字塔二、两河流域的古国1、地理位置2、 汉谟拉比法典三、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种姓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