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3928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 2课时)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 ,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

2、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 ,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 、 “庞然大物” 、 “怡然自得”等成语。典题例析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 ;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

3、)首(头)观之” 。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 果( )如鹤唳( )云端参考答案: 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课时训练 训练一一、填空。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4)丘壑( ) (5)

4、癞蛤蟆( )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 (4)以丛草为林(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1、 ( ) -2、 ( ) -3、 ( ) -4、 ( ) -五、翻译下列句子。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6、故时有物外之趣。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

5、尽为所吞。训练二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5、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 “兽” “丘” “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四、简答

6、。 11、作者的“物外之趣” ,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1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 ”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

7、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 ,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邑( )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 )佣作而不求偿时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穷 矣!”14、解释文中画“ ”线的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15、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童趣训练一一、填空 闲情记趣 清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二、 (略)三、 (1)我(2)脖子 同“僵”僵硬 ( 3)果然 鸣叫(4)把 当作( 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 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

8、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童趣训练二1、当作 被 因此 2、主谓之间、可不译 它,指蚊子 的 3、自己的 它的 4、的样子 是 5、我 6、只 于 7、之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10、癞虾蟆 土砾凸者 丛草 11、略 12、略 13、同乡 他、指文不识 如此、像这样 穷尽 14、 (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15、 (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