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古诗所有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一)2011-04-22 21:43:07|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1 七步诗-【 教学目标】、学习七步诗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
2、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曹植(公元9 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出示多媒体课件 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放声朗读这首诗。 (自读、互读。 )、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 读一读七步诗 ,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 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按照“学习向导 ”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 (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
4、么急!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出示多媒体课件 练一练)练一练: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 、带着这种
5、感情再次朗读古诗。四、拓展创新训练、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学生分头准备。、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背诵古诗。、预习出塞 一首诗。【 板书设计】七步诗曹 植豆和豆秸相煎何急2、鸟鸣涧【 -教学目标】:(1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
6、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古诗鸟鸣涧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 ?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二)、新授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
7、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1、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理解诗句意思。(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 )后来诗人听到了 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 ,板书:月明) 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
8、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2)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 谁来读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4)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5)请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 ,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
9、 ,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3、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三星题背诵古诗 鸟鸣涧 (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人闲人寂静心闲;空 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 ,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四、总结拓展。同样
10、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 王维山中月夜美 静作业:1. 背诵古诗二首。2.同步练习做完。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
11、之以渔”的过程。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一首古诗的学习,是为更多古诗的“不学习” ,因此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进行古诗的自学,并有所收获才是目的。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古诗诵读”的活动,这首古诗大多数学生早就接触过,所以并不陌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古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3 芙蓉楼送辛渐-学习目
12、标:1、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2、把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在以写促读中达成对诗人内心的理解,并能将个人的想像体验融入到写作活动中;3、背诵本诗并适当阅读与本诗有关的一些诗句。有关资料:唐天宝七年(748 年) , “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 ,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 。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
13、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 ,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 、 “遮道乞诗” 、“佳句退兵” 、 “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唐天宝十四年(755 年) 。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学习成果呈现:背诵的熟练情
14、况、教师板书)学习活动二:运用经验先自学本诗。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学习成果呈现:问题标注于课文)学习活动三:将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1、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送别的时间、地点与人物;2、第一次写作日记并交流。3、估计的争议( 1):前面两句诗均为描写环境,在日记中应从哪一个环境入手?达成共识的途径为引导学生想像:晚上王昌龄在想些什么?4、第二次写日记。补充诗歌阅读:“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以达成对王昌龄昨日晚上内心世界的了解。5、对第二次所写的日记进行
15、补充修改并交流。6、想像:分别在即,作为好朋友,王昌龄会有哪些话对辛渐说?7、第三次写日记并作交流。8、适当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点明王昌龄一生的坚守,第四次写作日记。(学习成果呈现:学生写成的日记。 )学习活动四:感动与拓展性阅读。1、配乐阅读王昌龄日记 。2、略读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学习成果呈现:学生在感情地朗读。 )4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创作背景是 761 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16、,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教学目标:1、学会这首古诗中 “畔、寻、蝶、莺、舞 ”的字音和写法。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 ”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丽。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田格本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书,第七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题目是:“
17、登鹳雀楼”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这首诗里有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哪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分三次,第一次“江畔” ,让学生注意“畔”的读音,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齐读, “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第二次“独步” ,提问学生谁独步?根据回答板书“杜甫”第三步, “寻花” ,注意“寻”的写法,上边是倒山,山字最后一横不出头,下边是一个寸字,寸字的横要能拖起上边的倒山,要求学生指写) 。写完之后,再来齐读。二、学习古诗第一步:初读1、指名读古诗。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
18、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1 )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2 )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第二步:理解读(一)解决重点词语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篇二
19、: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 4 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4、感受春色无边的美好景象,体会诗人寻春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20、?(学生个别背诵)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 ,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咏柳 唐 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 1 遍。 )、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二、初读1、出示咏柳 :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 个别读齐读)、随机正音:裁妆绦 似三、组织学习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学生个别说)2、小结学法。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 (学生自由学习)、相互释疑。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3、结
21、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五、置疑问难。六、指导书写: 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 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第二课时一、以旧带新,导入古诗。(一)读春。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谁来做能干的小诗人背一背?(二)导题。师:是啊,春天好美!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颂春的精品诗,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 (板书:春日。 )(三)解题。师:读了课题, “春日”两个字给你怎样的一个画面?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一)诵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2、全班交流读诗,个别读 纠正读 个
22、别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二)整体感悟,体会心情。师: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踏春时的心情吗?(生说)三、精品细读,感悟意境。(一)自学自悟,小组交流。学习提纲:(课件出示)(二)自学汇报,集体交流。师:你读懂哪句话?从哪里找到体现诗人心情愉快的词、句?1、展开想象 2、激趣引读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一)师:万紫千红的春天是谁送来的?如果你是春光中的一份子,有什么话对春风说?(二)读诗:师:让我们把所有的话语化为这首诗,读。 (配乐)师:让我们看着刚才一起合作创造的配画来吟诵。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咏柳春天真美啊!春日篇三: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王发奇 )古诗词背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