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16大自然的语言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精 彩 开 篇 词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都描写了小草。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 ;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小草中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的小草中我们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用这些给我们传递着一个一个的讯息。大自然都跟我们说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寻找答案。教 学 目 标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来源:gkstk.Com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
2、、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来源:gkstk.Com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探究事理明技巧一 、 情 境 导 入上一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探究本文是如何来说明事理,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如此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二 、 合 作 探 究(一)文本研读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交流点拨】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 “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交流点拨】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3对照课文 P127 课底下注解 ,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交流点拨】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交流点拨】 “首先是为了” “此外还有” “对于” “还可以” “也可以” “为了” 。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来源:学优高考网【交流点拨】不
4、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 “第二” “第三” “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交流点拨】物候和物候学。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交流点拨】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二)品味
5、语言1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交流点拨】生甲: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生乙: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生丙: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
6、状况;如“各种花次第开放” ,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 ,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 ,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 , “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生丁: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
7、,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生戊: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2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
8、特殊的情况。【交流点拨】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教师小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3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交流点拨】生甲: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柱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生乙: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
9、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生丙: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三 、 板 书 设 计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现象 本质 描 述 物候 现 象 作 出 科学 解 释 追 究 因果 关 系 阐 述 研究 意 义四 、 拓 展 延 伸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交流】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