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教学流程:一.预习检测:1填空文章以( )作为正题,这是( )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 ),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2.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本文结构2. 瞻仰路线是: 观察浮雕的顺序是: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1)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
2、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4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5课文重点介绍了哪 10 座浮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6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三成果展示:交流探究成果四质疑解疑:五平行训练:1注音。瞻仰( ) 旌旗( ) 天堑( ) 挑衅(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矗立( ) 崇敬( )践踏( ) 峻峭( )3给加黑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A 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3、B 认真仔细地观看C 从近往远观看 D 从低往高观看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B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C 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D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5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B 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C 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D 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6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7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 米”外,还说“有 10 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 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