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2430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计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课时数:2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复备栏正文(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

2、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划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

3、、时间(1839 年 6 月 3 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 年的金

4、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揣摩运用”四(并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 10 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

5、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如我们本单元学习的驿路梨花一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抒情。本文则是以说

6、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 10 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归纳本文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特点 (板书)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 10 幅浮雕) 东(2) 南(3)西 (1839 年-1851 年)(1911 年-1925 年)(1927 年-(2)北(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碑文。 2.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 10 幅浮雕的内容。 4.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