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3)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2.通过有关动能势能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解释能量转化的实例教学教具:单摆(摆球、细线) 、滚摆 来源: 学优高考网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提问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哪些能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大小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分类并板书:动能机械能 重力势能势能弹性势能二、新课引入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
2、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然后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不可能随意产生,也不会随意消失。那么在粉笔下降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能量增加,有的能量减少呢?大量事实说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来源:gkstk.Com三、新课教学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 )观察单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教师演示后,学生分析,将结果填入课本中。总结:向下摆动时:势能转化成动能;向上摆动时:动能转化成势能。(2 )观察滚摆的运动出示滚摆,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
3、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滚摆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结论: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上升时: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3 )分析课本中图 12-12 中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来源:gkstk.Com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增减来判断。(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
4、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4)判断弹性势能的增减,要根据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阅读“生活物理社会”3、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来源:学优高考网方法:想象推理的方法。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仍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水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 8 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 )离地面 439 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 2384 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114 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动能向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四、课堂巩固3W 练习五、课后练习: 伴你学 19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