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中国石拱桥(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说明文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学习重点】1.理解说明文怎样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1921 年,他回到祖国怀抱。30 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 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
2、的 14 个难题。1959 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他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 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二)说明文常识:1、说明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 ,一种是递进式。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3、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3、 (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 (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点。 (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第一课时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确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说明文有关文体知识。导学过程 使用备注一、课前自主先学(一)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圈划整理生字词。(二)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三)参考 99 页短文,了解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二、课中
4、互动学习(一)课前自学字词检测: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入括号内惟妙惟肖 Axio Bxio ( )匀称 Achn Bchng ( )洨河 Axio Bjio ( )暴涨 Azhng Bzhng ( )倾听 Aqng Bqng ( )佥载 Ajin Bqin (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3、理解下列词语:当推: 胜景:古朴: 杰作: 入都要道:(二)参考 99 页短文,了解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 1.说明文种类:2.说明文结构:3.说明的顺序:4.说明的方法:5.说明文语言:(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及其特点:(四)问题探究: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 ,文章是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写石拱桥的特点是怎样的?“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3.作者写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它们和第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4、结合课文内容,同位结合,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赵州桥示意图:卢沟桥示意图:5.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三、总结本节课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