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7课 致空气【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了解其象征意 义。【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 习 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 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 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 “
2、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 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 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 发思维的目的。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 (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 们从不去在意它,而 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 现代诗。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去欣 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步骤一
3、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摇曳(y) 厮守(s) 窒息(zh) 污浊(zhu)(2)词义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厮守:互相守着。3作者名片邵燕祥,1933年生,北京人。当代诗人。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北京城致远方去等。4背景资料致空气选自古今文学名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本诗写于1984年。“文革”期间,诗人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写成的。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一)朗读诗歌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诗的初步感觉。3点击播放课件中的音乐与画面朗读。(重视学生的初读感悟,学生在自读诗歌和欣
4、赏录音中会有很多疑问,为学生探究诗歌打下基础。)(二)整体感知1诗的第1节中总括空气的特点的词句有哪些?【交流点拨】“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2第25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3第6节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空气与人类永不分离的亲密关系。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步骤三 品读诗歌 把握主旨1你能从诗中找到暗示作者人生经历的词语吗?来源:gkstk.Com【交流点拨】学生从24节的“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的街头”去猜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诗人是50年代颇有影响的诗人,“文革”时惨遭迫害。本诗写于平反后。2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空气对诗人
5、的关怀与厚爱?在这样的境遇里空气是怎么对待他的?【交流点拨】厮守身边,默无一语;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关怀备至来源:学优高考网3古人去:“诗画相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的就是诗歌讲究形象性。本诗中空气的形象是通过哪些手段来刻画的?【交流点拨】将空气人格化,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与体验。第2节,写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在“光明离我而去时”“人们离我而去时”,只有空气围绕在“我”身边,让“我”听到它的声音,帮“我”战胜黑暗、排遣孤独和寂寞。第3节,写空气“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给“我”以生命。第4节,写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第5节,写空气给“我”带来自
6、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学法指导赏析诗歌语言技巧“诗歌语言”是中考的重要内容,形象生 动、富有 节奏、饱含情感是诗歌语言最主要的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集中在遣词炼字、音韵节 奏、意 蕴内涵等几个方面。鉴赏凝练、优美诗句的方法如下: 来源:gkstk.Com1从炼字、遣词、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2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 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3从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意蕴内涵方面品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等。4诗以言志,诗以抒情。所以读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节奏读出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诵这首诗?【交流点拨】学生代表试读
7、并作诵读评价:深沉而亲切缓而低。诵读25节时,诗人的感情由压抑而欣喜,朗读时要由缓、沉变得快、昂。5这首诗歌仅仅是赞美空气吗?【交流点拨】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一)品味语言 1“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 /掀动我的鼻翼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空气让我们呼吸,给我们生命,这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没有什么可好奇的
8、,但是诗人却说“只有你”,不肯“抛弃”“我”,这是一种对比,“光明”“人们”的离去和空气的不肯“抛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空气的无私和崇高顿现在我们的眼前。“掀动我的鼻翼”,空气像可爱的精灵,在这个时候带给“我”生命的养料。“生命如丝”的最为困难的时候,只有空气“陪伴着我呼吸”,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啊!这节中,诗人包含深情,对空气进行赞美。2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得可触可感的?【交流点拨】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可以通过人的呼吸感觉出来。作者通过鼻息,通过人之将死时掀动的鼻翼,通过夹杂着污浊的空气嘘着面颊,通过含着丁香芬芳的空气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二)探究写
9、法1象征手法的运用。【交流点拨】诗歌以空气为歌颂的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范。空气的“无所不在”“难寻踪迹”与亲情、友情等何其相似,空气对人尚且“厮守身边”“默无一语”,从不曾将“我”抛弃,而亲情、友情呢?所以,诗人赋予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2两种人称的运用。【交流点拨】诗人运用第二人称,更利于直接抒发情感。第一节诗就确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抒胸臆。第一人称也使语气亲切,缩小距离感,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诗人对空气的赞美之情。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0、(一)总结课文这首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空气的特点:“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二)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梅花在冰封的大地上灿烂微笑在凛冽的寒风里傲然肃立坦然地唱着春的旋律来源: 学优高考网【附:板书设计】致空气空气特点质朴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歌颂空气帮“我”战胜黑暗,排遣孤独给予“我”生命来源:学优高考网予以“我”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给“我”带来自由、希望和朝气总结全诗:与人类密不可分歌颂友谊歌颂真情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