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课 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掌握诗词朗读技巧,熟练地背诵诗词。2品味诗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重点)3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 习 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 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 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2、”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 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 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 发思维的目的。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 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的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 都是名家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 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 诗词的艺术魅力吧!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
3、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荷锄(h) 荒秽(hu ) 波撼(hn)南山陲(chu ) 谩有(mn) 聒碎(gu)(2)词义太清:天空。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中岁:中年。胜事:美好的事情。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千帐:形容营地帷幕极多。荒秽:荒芜。2作者名片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抱负与山水景物,以五言诗成就为最高,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所作田园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属山
4、西祁县) 人,后随父迁居于蒲州( 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唐代诗人,外号“诗佛”。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神,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律,工书画。有王右丞集。3背景资料归园田居:晋义熙二年,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归园田居五首著名的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
5、和录用。终南别业: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位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步骤二 内容精读 深层探究一、学习归园田居(一)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说说诗的内容【交流点拨】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二)深层探究1请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交流点拨】主旨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交流点拨】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6、。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交流点拨】指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4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来源:学优高考网二、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朗读诗歌说说诗的内容。【交流点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气势磅礴,想象丰
7、富。诗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积极入世的愿望。(二)深层探究1思考: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点拨】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仲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登上岳阳城楼,观赏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见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齐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洞庭湖蒸腾的水汽弥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碰上岳阳城,诗人简直感到脚底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侧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
8、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蒸”是“升腾”的意思,撼是“摇动”的意思,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气势磅礴、澎湃浩瀚的壮阔景象。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诗人触景生情,巧借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做官却没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感情。3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交流点拨】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三、学习终南别业(一)整体感知朗读诗歌,说说
9、诗的内容。【交流点拨】终南别业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的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二)深层探究1哪两句诗能体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试着描述这两句所描写的画面。【交流点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描绘画面示例:一个潇洒的隐者,悠闲地在山林中随意而行,沿着溪流信步向前,不知不觉中来到流水的尽头,看看无路可行,于是就索性地坐了下来,低头看看云雾升腾的千变万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悠闲到了极点,到了自我陶醉、忘我的境界。2“中岁颇好道”中的“颇”字有何妙处?【交流点拨】王维先后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宦海沉浮,自身
10、的际遇使他厌倦了互相倾轧的世俗社会,所以为了保持高洁的品质,他远避尘嚣,到深山修身养性,潜心佛法,以求心灵的清净与放松。一个“颇”字将诗人崇佛的虔诚心态极致地点了出来。3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尾联中的“偶然”一词。【交流点拨】“偶然”二字含义颇丰。遇见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也带在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偶遇”,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来源:学优高考网步骤三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接触了三位不同性格的诗人,不愿与污浊社会同流
11、合污的陶渊明;希望走入仕途的孟浩然;享受隐居闲适之乐、随遇而安的王维。(二)拓展延伸课外搜集王维的诗阅读,体会其 “诗中有画”的特点。【附: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劳动平淡美好情趣诀别官场回归田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景首联 湖水浩阔 与天相接颔联 澎湃动荡 充满活力抒情颈联 希望出仕 一展才华尾联 巧为设喻 希望引荐渴望引荐积极人生终南别业厌恶尘俗自得其乐悠闲自在无心偶遇闲适之乐随遇而安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渔家傲长相思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古诗词中常有借梦境抒发感情的名句。如:夜 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写
12、梦境的词。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殷勤(yn) 谩(mn) 榆关(y) 聒(gu)(2)词义云涛:云海滚滚如波涛。星河欲转:银河流转(天快亮了 )聒:喧扰,吵闹。2作者名片来源:学优高考网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 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有 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3背景资料渔家傲:这首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但是,这首渔家傲与作者南渡以后的一贯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
13、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长相思: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的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步骤二 内容精读 深层探究一、学习渔家傲(一)整体感知朗读诗歌,说说诗的大意。【交流点拨】渔家傲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二)深层探究1品析第一句中“接”“连”“转”“舞”四个动词的妙处了。【交流
14、点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奇的境界,而“转”“舞”则将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船只在破浪前行,摇摆不定,人在船上,只觉得星河在旋转。2品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3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交流点拨】隐喻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
15、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这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二、学习长相思(一)整体感知朗读诗歌,说说诗的大意。【交流点拨】长相思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二)深层探究1“山一程,水一程 ”中的“山”“水”有何意?【交流点拨】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山”“水”二字,而重复使用“一程”,字里行间可以让人感受词人出行在外,远离家乡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2怎样理解词人幽苦的思乡之心?【交流点拨】这首词写了词人幽苦的思乡之心,实则是对扈从侍卫生涯的厌弃。这份思乡之情即在一程又一程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延伸,又在一更又一更的风声雪声的交织中
16、不断加深。上片“夜深千帐灯”虽然描写的是驻营夜宿,千军万帐灯火通明的壮观景象,但却是词人思乡难眠、心烦意乱的写照。下片“故园无此声”则是因难入梦乡转而抱怨阵阵刺耳的风雪声了,反映出浓郁的思乡之情。来源:gkstk.Com步骤三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梦由心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人心理活动的写照。文人常通过写梦境来曲折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意。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二)拓展延伸课外诵读李清照的漱玉词,比较声声慢一剪梅等词与课文中的渔家傲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声声慢一剪梅等前期的词多描写了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渔家傲等后期的词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附:板书设计】渔家傲上阕 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下阕 词人理想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向往自由追求光明长相思山、水 一程 一腔愁绪夜深千帐灯 千古壮观写景风、雪 一更 孤寂凄凉思乡梦不成 满腹乡思抒情孤寂伤感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来源:学优高考网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