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案教材分析:随着新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加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由于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使美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政策彻底破产。美国的有识之士也看到,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后来,日本、美国几十个国家陆续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与日、美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还注意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事,及其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作用。中美建交的经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中美联合建交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的时间。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建交的时间。2 、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强大是取得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教学重点、难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讲授方法:讲授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指导学生复习回忆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政策,介绍联合国的基本知识。讲授新课:一、重返联合国1 、联合国的由来联合国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产物,它是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巩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为维护战后和平而共同创建的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它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筹划过程。1941 年 12 月 22 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晤,美国起草了联合国家宣言
3、 。翌年 1 月 1 日,中、苏、美、英等 26 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签署了这个宣言,保证继续对德、日、意等轴心国协同作战。这是“联合国” 名称的缘起,但这里所说的“ 联合国家” 还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只是作为对法西斯轴心国进行战争的各国的总称。194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的战略性转折,这时,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美国认为,只有建立一个以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普遍性国际组织,才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与国际和平;它主张在打败法西斯国家以后,由美、英、苏、中四大国充当世界警察。美国还认为,凭着美国实力,它在战后世界中必居“ 领导地位”。正因为如此,对筹建新
4、的国际组织,美国表现得最为主动、积极。苏联也主张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3 年 10 月 30 日,美、英、苏、中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提出:“必须在最短期间,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不论其大小,均可加入为成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四大国政府首次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建议,1945 年 4 月 25 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开幕,有 50 个国家的 282 名代表出席会议。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讨论和协商,终于在敦巴顿橡树园建议案和雅尔塔协议的基础上,完成了宪章的制订工作
5、。6 月 26 日,51 国代表在宪章上签字(其中波兰事后补签)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宪章日 ”。同年 10 月 24 日,中、苏、美、英、法 5 个常任理事国和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 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 ”。51 个宪章签字国为创始会员国。1946 年 1 月 10 日至 2 月 14 日,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在伦敦举行,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联合国的诞生是当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2、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 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出
6、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1971 年 11 月 2 日,中国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会议的代表团组成。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任团长,黄华任副团长,成员有代表符浩、陈楚,副代表唐明照、王海容(女) 、张永宽等。9 日,代表团启程前往纽约,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送。11 月 15 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在大会主席马利克致欢迎词后,先后有 57 个国家的代表致词欢迎中国代表团。之后,乔冠华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
7、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坚持原则,坚持正义,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不懈努力的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个提案国,对支持这一提案的许多友好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并且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11 月 30 日,中国常驻安理会代表黄华出席了安理会会议。3、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重大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几乎一夜之间,有 20 多个国家同台湾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形势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的进行;中国重返联合国井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二、小球推动大球1、乒乓外
8、交1971 年 4 月初,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与美国乒乓球队有所接触。美国队访华的愿望被反映到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由毛泽东作出了邀请的决定。这是一个科学地估量了中美关系和整个国际关系发展潮流之后,作出的大胆的正确的决定。4 月 10 日,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姻斯廷霍文为团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他们在北京进行了比赛和参观游览。4 月 14 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不仅打开了隔绝 22 年之
9、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而且在全世界引起很大震惊,为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 的“乒乓外交”。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尼克松访华。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美国总统来访。周恩来总理亲自去机场迎接、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在访问期间,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与尼克松等美国客人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2 月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
10、表联合公报 。公报阐明了两国在当时国际形势下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立场。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 、 “一个中国,两个政府”、 “台湾独立”、“两个中国”的活动。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双方还同意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进
11、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同意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3、中美建交(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准则,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以后不断扩大交往开辟了新的前景。对峙了 20 多年的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此后两国又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尼克松访华,对中日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田中角荣访华。1972 年 7 月 7 日,以
12、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日本新内阁组成。田中就职后宣布把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9 月 25 日,田中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访问期间,毛泽东会见了田中,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就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及双方关心的其他的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中日北京联合声明签署。29 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两国不正常状态自即日起宣告结束,两国决定从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还注意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现在中国已同第三世界 100 多个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发展了友好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进入一个新时期。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国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小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