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时 从行政诉讼说起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作用。2.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核心知识知识点 :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及战略地位。年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知识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知识点 :行政诉讼法的含义。行政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点 :近年来,行政诉
2、讼案件增多说明什么?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正走向依法治国的道路。我国行政执法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有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仅仅从部门或私人利益出发执法。知识点 :公民行使监督权(民告官)的法律依据(为什么公民享有行政诉讼权?)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学习新课 问题讨论(一)、新课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国家为什么制定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
3、明中国已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 和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或者 的权利 。(二) 、解决问题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是什么?2、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增多说明了什么?3、公民行使监督权(民告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公民享有行政诉讼权?)(三) 、问题讨论1、P88 辨析 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为什么?在行政诉讼中,普通公民是弱势群体,确实处于劣势地位,公民最好到有关法律机构进行咨询,了解如何打官司,或者聘请律师帮助自己
4、打官司。从司法实践来看,民告官胜诉的很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出点差错,不能不区分问题的性质而 一告了之 。情节轻微的可以像上级反映,严重违法也不一定非告不可,但公民有权依法通过行政诉讼保护自己的权益。2、P89 想一想 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增多说明什么?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正走向依法治国的道路。来源:学优高考网我国行政执法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如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有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仅仅从部门或私人利益出发执法。四、能力提升,解题指导年 月 日法制日报报道: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该院 年至 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南通中院行政庭庭长徐锦平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该院审理的
5、行政诉讼案件主要集中在城建、劳动保障、政府等领域,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政诉讼案件的增长说明了什么?( 分)民有权告官吗?请写出理由。 ( 分)参考答案说明公民的法律维权意识在增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也在加强,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结果。有。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练优”上的练习题六、重点探究来源:gkstk.Com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于优势,出了差错公民也不能起诉。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6、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依照这一法律,公民有权起诉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谁都大不过法律一、学习目标1.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2.学会运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能力。二、核心知识知识点 :划分 法治 与 人治 的最根本的标志。在法律与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
7、律之上。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就是法治。凡是法律权威臣服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便是人治。知识点 :法治与人治的比较(区别)人治 法治基础 专制 民主特点来源:gkstk.Com 随意性、多变性 权威性、稳定性原则 等级、特权 平等后果 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意,造成社会不公体现民意、维护社会公平知识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理解。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8、变。理解: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全体公民) 。 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内容: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目标: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知识点 :在法治的社会中,法大于权,为什么?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有特殊人物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
9、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人物存在。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的根本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各自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即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各自地位: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知识点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实现依法治国,除了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知识点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公民的
10、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三、学习新课 问题讨论(一) 、新课导读依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 含义治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 公民应提高法律意识 阅读教材 自主探究 阅读课文,掌握下列问题;(一)从行政诉讼说起(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 ,建设社会主义 。(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 ,公民有向国家机关提出 、或者检举的权利。(二)谁都大不过法律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 的领导下,依照 和 的规定,通过各种 和形式管理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管理经
11、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地位、 、 、 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指立法,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 。这是依法治国的 。有法必依:是指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依法治国的 。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维护法律的 和 。这
12、是实现依法治国的 。违法必究:必须依法追究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的 ,并予以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例外。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 的原则。这是维护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只有做到违法必究,才能取信于民,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4)联系: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其他方面。只有完全做到这四个方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二) 、解决问题1.依法治国的含义上什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中心环节是什么?5.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6.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是什么?四、能力提升,解题指导1.2012 年 12 月 4 日,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有人认为:在我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制定和修改宪法。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来源:gkstk.Com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练优”上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