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13481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年级七来源:gkstk.Com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金青梅 授课时间 5.16课题 19、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来源:学优高考网新授课标依据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及诗歌创作背景。2、能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己亥杂诗。3、感知诗歌的内容,理清诗歌结构,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来源:gkstk.Com重点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熟练地背诵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己亥杂诗。2、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语言

2、,体味诗词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编号:021、导入新课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基本常识。(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学习登幽州台歌1、师解题(幽州台)2、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师补充。3、朗读诗歌(1)生自读。(2)师范读指导朗读。4、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5、鉴赏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诗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涕下”?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

3、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2)登飞来峰1、补充作者、作品、创作背景2、朗读诗歌师生活动:划节奏,学生自读,指导朗读3、结合注释翻译诗歌。4、探究(1)诗的头两句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2)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最后两句的启示,教师点拨。回忆古代诗歌常识,为诗歌学习做铺垫。重视诗歌朗读,指导停顿及情感。结合背景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3)己亥杂诗1、补充解题、作家、作品2、朗读诗歌正音:己(j) 斜(xi) 节奏3、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离愁浩荡,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坠落的红花本不是无情之物,身化春泥,更护新花。4、诗歌鉴赏抓住“浩荡”“白日斜”分析景物特点。抓住“落红”分析比喻修辞、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5、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3、背诵比赛师生活动:学生当堂背诵三首诗,教师抽查,并强调诵读的情感。4、作业布置必做:1、绩优学案93 页:自主练习。2、默写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己亥杂诗选作:绩优学案94 页:问题探究 2、3 题学习诗歌的常用写作手法:夸张。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当堂落实背诵,夯实基础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